有关重阳节的随笔5篇优秀作文_九月初九重阳节随笔

|华燕2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就有孝老敬老的传统。2019年重阳节将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重阳节随笔作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重阳节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一群小朋友拍着手,唱着熟悉的歌谣,手捧着插着小旗杆的重阳糕,蹦跳着从我面前走过。记忆细胞工厂又忙碌起来。刚才的那个片段不正是我小时侯和大家一起过重阳节的场景吗!?回忆真是亲切温暖,那稚嫩的小脸儿微微仰起,笑容灿烂如春日明媚的阳光,“奶奶,重阳节快乐!”“爷爷,重阳节快乐!”说着,递过飘着桂花香味的糕,看着爷爷奶奶把糕吃完,背地里偷偷地舔了舔嘴角,咽了咽口水,还是把馋劲儿给压了下去,又冲着爷爷奶奶笑了。

  时光老人的沙漏就这样一点一点,快速而又漫长漏去细细的沙粒,细水长流似的。那个幼小的我已不复存在,可重阳节依旧每年一次不急不慢地到来,只是能与我一起分享重阳糕的老人已离去了一位——我的爷爷。于是,我便更加珍惜,早早地买了一份份重阳糕,那圆润的、有着糯米清香的糕点,和着我的一份浓浓的恩情传达给我的长辈们,值得我们尊敬的老人们;一并将我们深深的思念与感恩寄向那遥远的地方,我亲爱的爷爷。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虽然还没有吃重阳糕,可它那甜蜜的味道,与我甜蜜的回忆就这样永驻我心间。

  岁岁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每当想起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这一首横扫千古的名篇大作,不禁心生感慨:重阳节又到了。老人高兴,儿女高兴,小孩也高兴,好一派喜庆气氛。

  重阳节:节令名。阴历的九月十九,又叫重九。因为九是阳数,九月一个阳,九日一个阳,故名“重阳”,又叫敬老节,有登高的传统习俗。登高时,佩戴茱萸囊,据说可以避邪。

  重阳节对於老人来说,是一个高兴的节日。老人门可以结伴,手握金菊,前去登高。可重阳节对一些特殊的老人来说,又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故历代文人墨客,对重阳节大加吟诵,各抒感慨!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内容描写重阳节的战地风光,借景抒情,表现了战争胜利後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并从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然观或宇宙观作了形象的诗的揭示,是富有深刻哲理意蕴的。而对於一些退役老军人来说,会勾起他们无限的回忆与遐想。抗战时期,他们是如此的风光,如此的英勇,充满了动力与奉献祖国的激情。可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重阳,他们也老了!回忆当年,他们会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每到重阳,他们会为自己倍感骄傲。

  “每封佳节倍思亲’,有些儿女忙於事业,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和陪伴他们的父母亲,只有把他们送进养老院。可每到重阳节,儿女想父母,父母也思念儿女,想来想去,即使是节日,彼此也独自生悲,徒感寂寥。

  今逢重阳,而我们因该为这些饱受思念之苦的老人们做些什麽呢?虽然我们是小孩,却也可以为他们做很多很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东西,去养老院慰问那些老人,陪他们一起过节,让他们不用感到孤独,还可以自编自演一些节目,与老爷爷老奶奶一起开心,一起快乐。这样,老人们不仅开心了,我们也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重阳节过了一年又一年,今又重阳,对老人们来说,他们一定会一起吟诵: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爱在重阳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我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节日。每个人将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昔日风华正茂的青年人终会成为年过半百的老人。

  然而有那么一群老人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历经沧桑的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物质上的追求,而是我们这一辈精神上的慰问。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学校组织我们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于是,我一大早便起了床,到街上买了许多重阳糕,我想老人一定都喜欢吃吧。不到九点我们就到了敬老院,环境很好,老人们都在走廊晒太阳,看到我们先是惊讶继而又露出慈祥的笑容。

  “爷爷奶奶好!”同学们齐声说道。“好好好”老人们不停的点头答应,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一位奶奶过来拉住我的手,我看出了她的感动眼眶红红的,“孩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都是一个人但是有你们这样的关心让我们感到温暖,谢谢你们啊。”虽然没有太多华丽的言语没有太多的感谢,但是我体会到奶奶的激动溢于言表。同学们与老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听着老人们开心的讲述他们年代的事迹,虽然那个年代的他们不富裕甚至经历的,但在他们的言语中丝毫听不出任何难过悲伤,个个脸上笑开了花,有个爷爷甚至展歌喉唱红歌呢。

  下午吃好饭后,我们带老人们去花园赏菊,花香迷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老人们多少是想家人想子女的。但是我们的温暖和爱心总够冲走他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离开敬老院时与老人们合影,笑容依旧那么慈祥。

  尊敬老人是我中华的文化传统,在今天这个经济繁荣的日子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身边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义务承担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续不灭的传统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才是爱的最高境界,爱在重阳,伸出双手,温暖你我。

  不该淡忘的重阳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重阳随笔

  闻着桂花香,不知不觉间,重阳节就到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就有孝老敬老的传统,今年重阳节我陪着爷爷去登了岳阳金鹗山。

  说起金鹗山,它其实是个公园,里面有座小山丘,树木茂盛,空气清新非常适合老人小孩散步。从山脚下往上看去,只能从树林中看到几条小路。沿着平缓的小路,我们不一会就到了半山腰,一条小溪从眼前经过,对面就是一片枫林,深红的叶子伴着春风起舞,整座山被铺上了红地毯。我扶着爷爷跨过小溪,走了一条林中小径,迎面又传来一阵桂花香,仿佛是秋天在向我们招手。在桂花树边有个八角凉亭,凉亭边上有一群孩子们在玩泡泡枪,大孩子在吹泡泡,小孩子则追着泡泡跑着跳着,老人们坐在凉亭里看着孩子们露出慈祥的微笑,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们边上守护。

  爷爷看着孩子们,好像回忆起了什么。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岳阳人,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但也阻止不了当时孩子们的欢乐。我们坐在山顶的草地上,听爷爷讲起了故事。那时孩子们也会来金鹗山玩耍,去树上摘果子吃,或者是下河捉鱼,重阳节也有许多人登高,总有无尽的乐趣。他还说,现在人民生活条件好了,但儿女们都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不像从前四世同堂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那般幸福。孩子们即使回了家不是在玩手机,就是趴在电脑前,似乎都没有时间和老人好好聊聊天。听了这番话我也羞愧难当,其实上了初中之后,我也很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这次也是借着重阳和国庆节回家看看。

  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温暖的昏暗中,吸饱了阳光的树叶低垂了下来,青草也垂下了头,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看着爷爷开心的笑容,我的心头也浮起了一股暖流。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忘记了许多优良传统,这次重阳节登高提醒我,不仅重阳节要孝敬老人,平时也要关心老人,教会爷爷奶奶使用手机软件,与他们更好的交流,让他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1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