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记录随笔

|王佩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教学记录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教学记录随笔篇1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七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也已经有三年。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围绕各个复习专题,各个考点、各自为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个专题、考点缺少联系,像一条条平行线永久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点、专题时间一长,又得返工。去年的期末考试就是这样,很多在考点复习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考试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有显现出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下面就结合今年高考,谈谈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从去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看,语音和成语题都是大家比较熟悉,在教材中出现的资料,只是稍微作一点延伸,而从历年江苏高考考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回归课本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从字音、字形、成语到语言表达,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学熟悉的大背景中。应对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改变,我们打出了回归课本的旗帜。于是,理清教学思路,如何重新调整和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如何寻求教学突破,寻找各个专题,考点的契合点、连结点,使高三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摆在我们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也是我们提高复习效率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去年期末考试总体没有到达预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绝大多数同学得分都在50分以下,当然有试题的因素,但学生写作潜力不强,素材积累不多,语言不够生动也是重要原因。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数重,是天下第一题,大意不得。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课外收集积累超多的作文素材,作文专项训练常抓不懈,这固然重要,但这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否有更切实有效的途径透过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我找到了这个契合点、连结点,它就是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我们是否有必要舍近求远,另起炉灶,花超多时间来抓作文专项训练呢我认为很有必要。

首先,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期末考试批阅学生的作文中,许多教师和我一样都感叹学生作文里词汇的贫乏,要么辞不达义、望文生义,要么就出现很多生造词。一篇作文难得见到几个用得贴切、鲜活的词。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我们的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一些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这样就能丰富自己的词汇,增加文章的文采,赢得老师的亲睐。

其次,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往教学出现的情形是,做这类专题训练的时候,改错别字、改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较好,准确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写作文,就不当一回事了,无所顾忌,错别字连篇,标点“一逗到底”,“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学”与“用”严重脱节了,学习这些专题的时候,没有和作文连在一块了,未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期末考试中就有不少同学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好,最后影响了作文的得分。

再次,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翻阅学生上次期末考试的作文,明显感觉到学生没什么资料写。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潜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在教学这些专题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些专题的高考分值是“X+70”分(“X”是该专题分值,“7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学生重视,在写作训练中、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起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应用题,从某种好处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必须的句式、必须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达潜力,多用整句、对称句。很多学生很喜欢做这类题目,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可一写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根本找不到感觉了。在讲评语言应用题的时候,我时常会这样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现这样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语言应用题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讲究语言的改造和锤炼,每一句、每一段语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语言自然就好起来。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能够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就应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带给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

总之,透过对去年期末考试的总结和思考,我明确了一个认识,即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作文。让我们心中有作文,更要让学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的同时,不忘彰显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三教学记录随笔篇2

一、实施学案式复习模式

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若不亲自动手梳理主干知识、整理要点,单靠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保证细致、全面的复习,同时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也难以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针对以上情况,第一轮复习阶段实施学案式复习模式。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以课本为中心,落实“双基”,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将每章所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图表并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学生依照课本即可自行回顾和整理其内容,我通过收查作业、课堂提问、课堂测试等手段落实情况。经过学生的自主复习整理之后,课堂上我所做的是点击要点、解疑答惑、拓展深广度。这样做节省了时间,解决了有限的课时与繁多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既保证了课堂容量,又确保了教学进度。

一轮复习重要的是准备复习学案,这项工作其实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旧教材完全不同,所以对__ 年的复习提纲需要进行很大的改动,前期工作是高二上来的几位老师完成的,我参与了提纲的后续编写,由于对教材不熟,我将新教材几册书利用假期仅有的时间通读了一遍,其实无论在哪个年级教学,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还是非常必要的。

一轮复习除了用好提纲,练习册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选择的是侧重基础的《步步高》,针对__年高考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加了一轮复习的深广度。14年高考试题一出炉,我们很庆幸复习导向的正确性,这也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因素。

二、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分析:

20__年化学试题难度与20__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全卷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对能力的全面考查,试题情景与设问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选择题部分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但非选择题计算量比20__年增多,这样学生在整个答题过程中用的时间就会长些。主观性试题与20__年一样,强调了化学学科内的综合能力考查,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6题无机框图推断题涉及到化合物黄铜矿(CuFeS2)是现教材没有出现的内容;28题第(5)小题,液体体积V字母较多,使学生难以抓住在保持氢离子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硫酸铜浓度对氢气生成速率影响的问题分析;选修题36第(4)、(5)小题涉及计算,在学生紧张的考试中容易出错;选修题38题的有机题,合成路线中烯烃与苯的加成、芳香烃的氧化、苯酚与酮的反应等是现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的,这几道题对中等以下学生而言,失分的几率很高。27题、28题相对比较简单,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来自教材内容,但高于教材,设问新颖,全面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三、精选考题,建立适合学情的题库

对考题的研究是复习备考的另一重要环节,今年由于领导的信任,我入选为出题组成员,这不仅锻炼了出题能力而且对考纲的深入研究和高考命题方向的把握促使我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试题的质量,对我个人而言是难得的机会,我不辱使命,每次的命题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同组老师的肯定。

要想将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教师则必须深入题海潜心研究,抓特点、求新意、寻变化。先从大量的习题中选题,再精选,工作量很大,有时关于这一部分的习题需要去做两三本的书,更不用说套题了,这样做虽很辛苦,但选出的题目难度适中、针对性强,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从14考题看,传统常规考题仍然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另外还根据考情的变化对试题及时更新,保持题目常考常新也是必要的。

四、查缺补漏,保证考前复习效率

首先,“回归教材”。认真重读教材,寻找“弱区”和“盲区”,如教材中的数据、图象、图表及习题等,经过整理来指导学生看书、复习。

其次,“回顾错题”,发挥“错题本”的功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记录,一年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收获”。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体会知识的积累过程。考前让学生翻阅自己的错题本,理清思路,总结经验,防止重犯,一改过去“不知所措”的考前状态,使考前的复习效率得到保证。

五、两点改进

(1)关于回归教材。

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都是回归教材,但每年到最后时间都非常紧,另外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如何引领学生回归教材,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意识问题,二是有效的操作问题。今年我们将回归教材的时间调整在一轮复习之后,我认为对高考成绩的提升应该会有所帮助。

(2)关于试卷讲评。由于工作繁忙,考试卷能全批,但我总觉得总结分析不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①记录答题情况,统计答对率; ②找出错解原因,将问题归类。二是讲评环节:①巧妙公布成绩;②讲评要有侧重:侧重错误原因的分析,侧重思想方法的建立,侧重解题思路的优化,侧重解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③讲评要让学生参与。三是巩固、反思环节。

总之,在一年的复习备考中,我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与高三组老师精诚合作,尽心尽力,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夯实基础,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使我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当然也有不足,比如学困生的辅导方面,化学实验的教学也应加强。

优美的教学环境,互助的教学群体,和谐的干群关系,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些促使我不断进步,我将在__0中学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勤恳工作,为__0中学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三教学记录随笔篇3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紧张繁忙的20__年高考终于尘埃落定,眼看着一批学生轻轻地离去,又有一大批新生将蜂拥而来。这一年,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当然,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每一次的高三都是一次炼狱,每一次的高三都是一次锻炼,一次提高。也许感叹最多的:一个字——累!!!!

从事高三历史教学也有好几年了,每年都在思考总结,去年在白市驿全区新老高三教师反思会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并希望投入到高__级的教学中,在今年复习时能有自己的一些成型的套路,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把他们真正调动起来,在复习中我也注意到了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也注意到了引导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做了指导,比如让学生定时定期写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听写等。但有一项不满意,也是最坏的一项,就是做题训练所使用的资料,还是有些杂乱,未形成系统,看到什么就想用什么,(特别是高考前一两个月),没有能很好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要是能结合高考要求进行一些专门训练,会更加适应高考要求的。

另外,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还是注重、要求学生知识的记忆,还没有把学生从记忆的黑洞中引出来,有时感觉学生中有许多“顽固派”,说服他们很难,因为有许多人还有自己的成见,当然从自身看来,也许是过往的经验有误,也许还是没有“权威”,没有影响力,没有让大家相信自己的魅力,还得好好修炼。再一个是有许多尝试没有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即使有些方法很好,也得让大家看见效果,与学生接近是工作所需,可以相互了解,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可以让大家感觉到你的教学方法可行,但是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天天忙于备课上课,与学生交流谈心做的不够,未能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感觉就象为上课而上课,多了一些教育的功利性!

回想过去一年的复习备考感觉有很多东西值得注意和改进,也更深的认识到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

1、研究高考方向虽然是花了很大力气,但还不是显得很不够。

对于今年的高考最终方向并没有完全把握,导致学生在复习当中并没有很好的把握高考内容,这是我们每个高三教学的老师都应该吸取的教训.但同时又要注意对各种信息来源要鉴别的对待,“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鉴别。牐

2、尽管花了大力气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还不够,使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基本常识的错误。所以如何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要解决的问题。

3、引导学生落实基础,进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也是我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

这里既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最后备考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作业多,没有时间看书和自己整理知识;主观上也是最后阶段落实不够,有点盲目和仓促。对于最后一点,既需要学校的引导,同时也要我们在最后的冲刺中更讲究复习的方法,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今后的历史科高考备考,我想应该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必须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对于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楷体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三是将课本读活,有人总结出学历史必须做到“死去活来”,“先死后活”。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死抓基础知识,也要能将“死”的知识用活。但读“活”课本是对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以读“薄”和读“通”为前提。

2、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时政热点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又不局限于课本。时下的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历史高考也越来越走近生活,关注时政,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这也就是说,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味地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拓宽视野,关注新知,也就成为高考的一项必然要求。因而,作为辅导学生备考的教师来说,不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史学新动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备考信息,编设新意专题和练习题。如:国家统一与分裂问题、民族融合问题,制度建设问题等。

3、搞好历史专题复习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搞好专题教学是高考历史复习中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同时专题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我认为选好专题,可以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参考,将知识板块划分成若干小专题进行教学,例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划分成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五大板块;甚至可以更细致一些,比如经济专题又可以细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版块;也可以选择一些能力类,如历史信息解读等专题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人类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长远问题为中心开展专题教学。另外,我注意到,小专题复习更切合当今的高考,我们欣喜的看到,今年在进修校教研员的组织下编写的高考专题复习指南,对于高三历史教学复习开了一个好头。

4、强化对学生高考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说到答卷,学生对有些题目

不得分或者得低分,不是知识没掌握,也不是内容不知道,而是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扣住题目的要求,造成答非所问的失分。也有学生则是因为表达的粗糙、不到位、不能用学科语言表述所致。审题与表达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高考分数断难上去。我觉得,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头看看近几年的高考,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5、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高三教师应当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高三历史教学效率。除过每年的高考复课会还有相关资料以外,我觉得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上海、广东高考历史卷,因为这两地的历史试题具有兼顾基础、能力性强,着眼课改、导向性强,贴近现实、人文特点等,应当是我们文科综合命题的方向。

最后,关于高__届高三历史复习的一些想法

1、夯实一轮基础,狠抓二轮提高。

一轮复习要根据学生情况,贴近学生实际进行全面而扎实教学活动。以课本为主,按教材的章节一个一个地落实知识点。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专题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2、提高复习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研究__年命题原则及命题特点,准确把握__届高三复习方向。认真研究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理念,新问题。研究40分钟的课堂教学。坚持能力立意,教师应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功夫,减少学生不应有的失分现象。

3、加强综合科之间的协作

在高三下半学期,应加强政史地三个备课组老师之间的联系,平时在教学中互相讨论教学方向,教学热点。有效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特别是文综考试主要以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目的,

尤其需要三个文科综合备课组的齐心合力。

4、强化周练月考

选好题、组好题、用好题,保证训练质量。最好一周一练,要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杜绝无针对性的逐题讲解试卷的讲评课,一定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留死角。

5、关注热点,收集信息加强交流。

关注高中新课程方案信息,高考信息,一年的时政热点信息,考纲变化的信息等。这一点应该是三方的协作:学校、教师、学生。

6、复习备考时间问题处理上适当增加综合科目的课时。

__年后期之所以有些内容训练的不够扎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平时课时过于紧张,到后期就成了一味赶课而缺乏训练了,这应该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高三教学记录随笔篇4

随着高考钟声的敲响,我高三的工作也结束了。回想这一年以来的教学工作,既有紧张也有激动,既有收获也有不足,为了吸取经验教训,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特总结如下:

高三复习我们按计划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搞强化,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从实践上看,这是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在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始终是历史教学和考试中的重点。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的历史理论,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第一轮复习相当重要,不仅内容多而且任务重。就好比修房子,地基不打稳,房子随时有可能会坍塌。同时要帮助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概念。从史实现象中抽出共同点,抽出本质的、必然的东西,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形成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区分历史概念,掌握其本质。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是复习课,很多学生认为就是在炒剩饭,不喜欢听老师分析,喜欢自己看书,这样效果并不好。

光掌握基础知识还不行,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混乱且不清晰的,如果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大显身手,这无疑是有难度的。因此,第二轮专题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目的就是要深化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常常是孤立的、零碎的,形不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所以很多学生都反映书上的知识点都掌握了,但一拿到试题就无从下手,感觉像一盘散沙。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4个方面:1.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横向联系。2.注意事物本身的纵向联系。3.注意知识的广度。4.注意知识的深度。只有将初步获得的知识加以深化,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有新的认识。第二轮专题复习是完全打破教科书原有知识体系而进行的归类复习,而善于分类,找准角度,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则是第二轮复习的关键。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们高三几位老师还特意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板块入手,下面又细化为各小专题,整理出来后复印给学生人手一份。

第三轮强化训练主要是做题,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试题,以提高他们的答题能力。每周星期三上午和星期五晚上都要做一套文综试卷。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反馈,在改卷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在评讲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答题方法。部分学生答题思路不清,条理性不强,语言不够准确,导致技术性失分较多。我给学生归纳了三个步骤:第一步,认真审题,首先找准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方法,其次注意题目中限制项,全面领会题目考察意向。第二步,详列提纲。把思维的“火花”用比较短的语句写下来,也即记下自己的思维过程,提纲要条理清楚,简洁有序。第三步,规范答案。把提纲具体化,连贯起来,写成语言简洁明晰的答案。

到了5月底的时候,天气也渐渐热了,学生们的情绪也起伏较大,每一次的模拟考试成绩对他们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一时期我们老师更应该注意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方面,积极地帮助他们梳理一些心理障碍。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一年中,起起伏伏,有得有失。教书这条道路,育人这种职业,需要更多的思想和行动,我们任重而道远!

高三教学记录随笔篇5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如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等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1 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应该转变“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学英语”。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和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ation”,因此,笔者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从学习的形式上来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讲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重视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这种传统的灌输式使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现。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这是当今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方法。

2 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必须了解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单一不变的灌输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比作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学习活动。在宏观上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进行正确的导向;在微观上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进行演示,保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高三教学记录随笔相关文章:

最新高三教师随笔感言5篇

高三教师业务培训心得随笔5篇

高三语文随笔600字5篇

高三日记随笔150字左右

有关高三的250字以上随笔

最新高三教师教学随笔5篇

2022年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随笔5篇

    1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