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六月份教师随笔

|易落尘2

  小班孩子可能调皮,可能倔强,可能不可理喻,但是他们在成长。作为一名幼师,有责任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除了孩子的父母外,幼师的教导尤为重要。这绝大部分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成长。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班六月份教师随笔》,欢迎阅读。

  小班六月份教师随笔【第一篇】:为中心的孩子

  常常不太听从老师的话,特别在老师和小朋友进行集体谈话活动的时候,他会和一旁的远两人玩了起来,说话声音很吵,以至于影响老师的谈话和其他小朋友听讲。外出活动时他会和远一路吵闹,不跟着大家好好行走,影响了集体的秩序,让我感到很头疼。在对远进行家访时从他妈妈的谈话里了解到,远每天回家的交流中谈到的就是和苏玩得事情,觉得苏是他最好的朋友,但他始终没有认识到,他和苏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大家,是不守集体规则的表现,老师也已经对他们进行了多次的谈话,请他和苏一起争做守纪律的好孩子。

  家访后远的表现有了一些改变,只要老师注意他,他会很乖的听讲,但只要苏接近他和他谈话,他会控制不住自己又会回到前面的状况。于是我决定将苏和远分开一段时间,等远的心态得到稳定,再将苏的行为得以转变,让苏的转变来带动远的共同成长。

  远离开苏被换到另一组去了,开始稍些安静了,但只要有机会和苏在一起就有点儿控制不住。于是我将苏列入改变的计划。经过观察,苏虽然顽皮,但还是喜欢老师关注他,有上进的愿望的,每当放学时得不到小贴纸的时候,他的表情就有点失落。所以,我开始经常注视他,对他的行为做一些评价,告诉他只要安静听讲,不影响小朋友就可以得到小帖子了。还有发现他每天都很晚来园,而且来园以后不乐意马上进活动室来,并一个字都不说。我问他:“是不是知道迟到了,难为情,又怕老师说你。”他点点头。于是我觉得这是个很好地教育机会,就对他说:“那你明天跟妈妈说早点送你上幼儿园,而且你早晨的动作要快点。”他很快地就答应了,而且没让我失望。第二天苏比往常早很多来幼儿园了,第三天竟然第班上第一个上幼儿园的,我开始每天表扬他,他也坚持每天早早来上幼儿园。我还发现在区域游戏中的他,动手能力很强,剪剪贴贴,动作很快;画画也比以前认真多了,涂色比以前好看,颜色均匀很少涂出轮廓线外,任务完成得很棒!他的画画和手工作品也被列入表扬的范围,苏的表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表扬。

  苏在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开始每天能得到小贴纸了,这是我们每天在评价幼儿后的奖励,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做个听话、懂事的小朋友采取的激励方法,对小班孩子来说发现很有效。今天能得到贴纸奖励,他们的心里会很满足。老师在发帖织的时候也会指出他们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时他们会很乐意接受。在一短时间内针对一个孩子身上存在的某个问题加强正面的引导,你就会看到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教育的有效性会慢慢得以体现。

  小班六月份教师随笔【第二篇】:老师,你在做什么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我在写东西的时候,我在整理学具的时候,我在翻找东西的时候,孩子们习惯凑过来问:“老师,你在干什么?”或者问:“老师,你要干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我一般都是说,小朋友先坐好,一会就知道了。很忙乱的时候,也会说:“老师忙呢,快去坐好。”

  今天早上,我在用印花机印花。宋婷婷、李孟涵就过来问:“吴老师,你在干什么?”我都没来的急看他们,忙的只是说:“都去坐好。”感觉又有孩子围上来,我抬头一看,张嘉琪。一个从来不多言多语,总是坐在小椅子上,不怎么引起老师注意的小女孩,她竟然也过来看。那一刻,我感觉老师在这里做点什么,对孩子而言是多么大的吸引,孩子肯定很想知道,老师在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说不定心里还有很多别的疑问和好奇。所以那么乖巧不爱动的孩子,竟然也敢于走近老师看看老师在干什么?

  于是,我抬起头,跟孩子们说:“老师在这里帮丁老师用印花机印出各种颜色的花瓣来,下午丁老师给你们上美术课要给你们上粘贴画。”我再接着印花的时候,就没有孩子走过来了。

  我们经常说孩子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有时我们也是说说,没有真正的把孩子当个体,所以我们和孩子共处的时候,不妨什么事都跟孩子说说,让孩子了解我们做什么。可能这样的交流更有助于完善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份情感会来的更温馨,更温暖。

  小班六月份教师随笔【第三篇】:让孩子学会分享

  分享就是指个体与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需要获得的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也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一种美德,一种责任。学会分享是孩子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孩子可以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分享以及将来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的孩子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孩子的分享行为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逐渐形成的。正因如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孩子的分享品质。那么我们怎样让孩子学会分享呢?

  如今,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能力并不强。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缺少分享的对象。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成为家庭中的“独占”主体。无论是玩具还是食物,孩子都习惯了一个人“享受”。就算不是独生子女一般玩具业会人手一份,父母和爷爷奶奶总是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拒绝孩子分享的物品。由此造成孩子的独占心理,认为什么物品都是自己的,什么事情都应该以自己为主。另外,由于现在居住环境的变化,居住于楼房的居民与邻里间的交往越来越少,这无形中减少了孩子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从而剥夺了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机会,造成孩子自私的特点。例如:学校校庆的时候给每个小朋友发一罐饮料,我们老师就借此机会教小朋友学会自愿分享,老师说:“小朋友们!这一罐饮料可不是自己一个人喝的哟!”洋洋宝贝马上就说“还要给爸爸、妈妈倒一杯,还有阿姨!”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说“哦!李牧洋真棒,他说他要和爸爸、妈妈还有阿姨分享”。因为这一句表扬,其他的小朋友都说想和自己的家人分享。烨烨宝贝说要和爸爸、妈妈还有阿姨分享;诗琪宝贝说要和妹妹分享;源源、滔滔宝贝说要和爸爸、妈妈、婆婆分享;韦臣宝贝说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个时候分享的意义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宝贝们知道把自己的东西会和家人分享。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去分享,告诉孩子我们分享后会得到什么,例如:会得到微笑、朋友、食物、快乐。一方面,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本身这一重要资源,让孩子学会分享。家庭是孩子社会交往的第一个场所,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也是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重要场所。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便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交往,这是最初的社会交往行为。家庭成员与孩子的每一次分享行为都是孩子分享意识和行为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家长要多带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给他们创造在一起交流的机会,比如鼓励孩子上学、放学与居住同一社区的孩子一起走,一起玩,,放学后让孩子带小朋友到自己家来玩;又如,几个家庭带孩子一起去郊游等。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多了,关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就会懂得分享,享受分享的快乐。时间长了宝贝们就知道分享了。

  另外,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分享必须是孩子的自愿行为。一个孩子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分享能力。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但这种分享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从而学会理解,学会分享。比如,当孩子应家长的要求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家长吃时,他是真心以为家长需要或者喜欢这个东西,并且会因为与亲爱的人一起分享而感到快乐。因此当孩子与家长分享物品时,家长在真正地接受孩子分享物品的同时,还要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快乐的情感,以便强化孩子分享过程带来的快乐体验。

  希望宝贝们学会分享,健康快乐每一天!

  小班六月份教师随笔【第四篇】:六月份随笔:

  浅淡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所谓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学会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供兴趣点,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二是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参与合作;三是创设条件,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合作”顾名思义绝对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的行为,这就需要幼儿有足够的团队意识。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所处的环境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要使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与同伴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必须从小班开始,去年我在接任小班后我就有意识地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交流、合作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互动、合作。

  和谐、温馨的环境是一个幼儿成长的基础,是形成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我们从小班开始就特别重视良好的集体环境的创设,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集体中的一份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1.让墙壁说话,提供有利的物质环境。

  每次布置主题环境的时候都会让幼儿参与进来,让他们分散收集资料、创作作品,然后引导孩子们相互欣赏同伴的资料和作品,共同讨论、商量布置主题版面的方案,然后一起布置主题版面。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在与家人、同伴和教师三方互动中产生与同伴之间交往的兴趣;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在这一过程老师随时抓住孩子们显现出的闪光点和随时观察幼儿在合作方面的友好行为,用相机抓拍下来,在活动室内张贴,给幼儿以合作的提示,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参与各种合作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氛围,自然渗透合作理念。

  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班中,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和谐相处。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总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教师在幼儿合作活动中灵活变换角色,与幼儿平等对话。态度和蔼、亲切,并积极参与活动,提出建议,分担责任,切磋感受,引导幼儿感受合作成果。在日常活动中我十分注意我的语言表达和措辞经常用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让班级的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自信增强了,进一步强化合作的意愿和行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去合作。

  二、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交往,练习合作,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交往,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如:音乐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等,这与培养孩子们的交往合作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外,还为孩子们提供合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性游戏。一次体育活动“拍皮球”。我们特意为幼儿提供了只有幼儿人数一半的皮球,发给了他们。另一半幼儿若想得到皮球或想玩皮球的话,就必须要跟其他小朋友商量,如“让我玩一玩,好吗?”或者“我们一起怎么玩才好呢?”等等。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会用商量的方式找到好朋友一起玩球。他们能两两一组有的一起轮流拍球,有的一起对踢皮球,还有的相互滚球,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游戏中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

  我经常以谈话的形式,请幼儿想办法要怎样加入同伴的游戏,孩子提出要主动、有礼貌,请求别人同意让自己加入,并设置了场景让幼儿练习。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会商量,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容纳他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建议。在平时,我们还培养幼儿乐于展示自己才能、耐心指导同伴。多问孩子“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向谁学的?”或以游戏的形式(在幼儿自愿的前提下),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当区角里的“小老师”,帮助“小老师”们提前准备好值日时要教小朋友们的知识或技能。又如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乐趣。

  三、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园是个大家庭,孩子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等。我尽可能的抓住一切机会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例如:引导组织幼儿小组或全班共同作画,其间幼儿必须通过互相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才能在构图、色彩、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才会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又如:在建构游戏时,要搭建一个大型建筑物,就不能许多小朋友一哄而上,或者各自搭自己的建筑,要想房子又宽敞又漂亮,就必须通过有序的合作来实现。还有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等的活动中,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在合作中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能力差的幼儿则向能力强的幼儿请教、学习。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思考以及和同伴的讲座来获得知识,学习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孩子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过程中,看到合作后的共同成果,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合作。但在培养合作性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幼儿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欣赏他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要借用别人东西时要说“请”;别人借给你东西时要说“谢谢”;不小心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只有遵循合理的规则,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进行合作,逐渐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合作性行为,使幼儿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性,矫治不良行为提供动力。还可倡导“你有困难吗?我(我们)来帮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相互调整,从而完成合作的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合作能力,而且还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学会合作,首先要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经过两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我班孩子的各方面素质都有所提高,在亲子活动“园花园”中我班孩子的同伴间相互关爱,与家长间的有序互动等良好表现,收到了家长的好评。

  小班六月份教师随笔【第五篇】:幼儿园数学对称课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

  《有趣的图案》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找一找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后来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 个“做一做”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于是我就用绘画的方式,将难变易,让幼儿更容易了解。

    1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