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情随笔

|申屠瑾2

  有一种生活,相信很多人都十分喜欢和向往,那种生活叫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生活看起来十分悠闲,但是只有真正具有闲情逸致的人才会适合。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情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欣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情随笔【第一篇】:典故来源随笔

  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大治,百姓无事,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歌中那种农耕文明之下,自给自足,安其居,乐其业,这种安定平和的生活至今仍让我艳羡不已。这是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而怡然自得的理想状态。

  老家雅庄自古来就是一个农耕的村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乡人的常态生活。雅庄李氏一族,自宋到清,一直是丽州望族,才子很多,隐士也很多。清以来有名的隐士,有芳春,树德,还有家惠等。昔者家惠公曾语云:“浮生若梦,为权几何,显晦有时,修短随化,碌碌何为耶?余今宽着肚皮,睁着眼孔,可食则食,可饮则饮,书不择雅,惟期懈心,言不求文,只思其喻,功名何足介意。”农耕之余,但且读书,自得其乐,何其乐哉。

  大自然是有规律的。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古人都从大自然的变化中,找到了日月星辰的规律,从中摸索出了各种各样的道理。就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人力改变不了自然的年代里,古人们只得遵循这样的作息规律,顺自然而行。在改变不了大自然规律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顺应规律。

  直至工业文明列车驶来,蒸汽机的应用,电灯、电话的发明,跨洲跨洋电缆的接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技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我还小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说,人类正在打造另一个月球的神话,等计划成功,那时天上将会有两个月亮,晚上人们可以不用灯,月明如昼,正常工作。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个相当神奇的想法,那么神奇的事情,当它真的被实现时,该是多么美好啊!而现在,用科学的眼光回望儿时的设想,若是真的实现了,那该是一场怎样的错乱和灾难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情随笔【第二篇】:感悟人生随笔

  很喜欢周润发。我们这个年纪,从《上海滩》、《英雄本色》、《安娜与国王》、《黄金甲》到现在的《孔子》、《铜雀台》。片中那个我们喜欢的帅气演员,也如片中的角色一样,慢慢沉淀,慢慢的老去。

  某一期朱军的《艺术人生》,对话了刚演完《孔子》的周润发。周说,他自己是一个很无趣的人,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拍拍照片。一大清早起来,去拍日出,拍好照片回来,在暗房里摆弄些照片,一弄就是一天。周说,他是一个崇尚 自然规律的人,所以,他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大多人,都习惯了晚睡晚起,日夜颠倒的生活,那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心情,只是我们心头陶渊明式的梦想。总有些人,一天的时间里,都和太阳躲猫猫。

  总有些淡然与沉静,让人心神向往。头上的发须斑白,阅遍沧桑,眉宇间有种不羁的狂傲,但不张扬。男人的野性深深地埋在那颗勇敢的心中。风风雨雨,只是闲庭信步。

  小时候,我在农村生活,那时还没有电视,只有村里的有线广播。那时,基本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状态。我很怀念那时,勤劳耕作的人们,男耕女织,在那个年代中,辛勤耕耘,简单收获,知足常乐。

  早上,当公鸡打鸣的时候,披衣起床,舒展筋骨,去地里浇浇水,松松土,再回来吃亲爱的她做的早饭。白天一起工作,当炊烟升起,暮色洒遍大地的时候,手拎肩扛,哼着小曲一起回家。你觉得,不美吗?

  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向往着打拼多年后归隐山林,梦想有朝一日,可以在那片山林中,种树种花种草,做神仙般的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没有网线,没有快递,没有那么多的电器。

  一份简单的爱情,就是一起看朝阳,一起看黄昏,携手相濡以沫地走过,也就是最简单却最完美。一份简单的人生,不一定要透支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些浮云似的名和利。让自己从容些,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生命将更加平凡而和真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悠然自得的人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情随笔【第三篇】:关于爱情方面的随笔

  一份简单的爱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同享受每天清晨的阳光,微风,雨露,黄昏。这样的愿望,算不算贪心。我想爱情,就是相濡以沫的过一生。接纳与磨合,让爱经得起流年。平平淡淡之中的携手与幸福,才更珍贵。

  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对方,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感情这种事,真的不能听别人,而得自己做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自己做主的标准很简单,这段感情能让你开心安心,就谈下去,别管对方贫穷地位学历。而这感情让你痛苦和不安,那就要谨慎了,即使你爱他。其实,找个让你开心一辈子的人,才是爱情的目标。

  有一种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乐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则就是看心情。

  生命中,总有些人,安然而来,静静守候,不离不弃;也有些人,浓烈如酒,疯狂似醉,却是醒来无处觅,来去都如风,梦过无痕。缘深缘浅,如此这般:无数的相遇,无数的别离,伤感良多,或许不舍,或许期待,或许无奈,终得悟,不如守拙以清心,淡然而浅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缘来缘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情随笔【第四篇】:关于疲倦退隐的随笔

  下了车,一缕阳光洒在脸上,也洒在这茂密的竹林间。我提起裙角,在这一片翠竹中慢慢地散步,与一群友人在山村里走走停停。山间宁静的古道上,回响着我们的脚步声,古道两边竹子茂盛挺拔,透过竹与竹的间隙,远处的梯田和山

  峦勾画出美丽的线条,一切就如同一幅巨型泼墨山水画映入眼帘。起雾了,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仙境中。我与友人不约而同的拿起相机记录这人世间的仙境。

  我们走进了一座建好的四合小院,天井里设置着一座木制秋千摇椅。我们走得有点累了,就不自觉地坐在这摇椅上面荡起了秋千,这唯美动人的画面恰巧被我们的摄影发烧友记录了下来。我很乐意地做起了模特,一袭红裙,仿佛牡丹花盛放,凌乱青丝在风中飘舞,顿时感觉弹指一瞬间的丰姿足以颠倒众生。

  东元,依然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造纸作坊——“六连碓”,证明着这里作为曾经的“造纸之乡”,传承着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光辉记忆。早在明代,这里就开始了造纸的历史,曾经给千家万户带来客观的收入,有过几百年的辉煌。历经数百年演变,“六连碓”和10口纸槽依然完整,在述说着渐渐远去的文明。这里的一棵二百多岁的藤树从根部分出多个枝藤,和两棵苦槠树、一棵樟树紧紧地缠在一起,却郁郁葱葱,遮蔽出一方小天地,令人赞叹大自然的奇妙。乡村就是海港,能让身心疲惫的弄潮儿得到宁静安定。哪天倦了,累了,我就暂时离开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走进乡村,看乡村的花开花落,看乡村的云卷云舒,安静自己的心。乡村记忆,记忆乡村,承载着多少心的归属。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情随笔【第五篇】:关于乡间的随笔

  在作者田松写的《感受自然的旋律》一文中,写到人类应该顺从大自然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但是现代人却已经不再顺从自然的节律了。

  就拿第一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点我们小学生感受最深。白天,我们要在学校中学习,倒是符合“日出而作”,但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却改变了“日落而息”的规律。有些同学到了深夜,还在电灯下奋笔疾书写作业。学生远离了自然节律。


  《悯农》中有这样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们应该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但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电视中,总会有些这样的镜头:一位农民走进大棚,那是是阳春三月,他收了马铃薯,洋葱一些春天没有的蔬菜……农民也远离了自然节律。


  除此之外,文中还说了中国与自然节律有关的养生之道。但是在炎热的夏季或是严寒冬天里,人们常常走出在空调笼罩下的房间,随即走上空调车,下车后又是空调,完全不知道外面的天气,都可以用“与世隔绝”来形容了。在这一点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远离了自然规律!

  不是一种幸福,人为什么都要有无穷的欲望,而不能甘于平淡无奇庸庸碌碌的生活,不管这一生会如何,是精彩纷呈,还是索然寡味,最终的结局还不都是一捧尘土,风吹过,无痕,所以又何必如此的为难自己,学不会放下。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