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心得体会随笔2020集锦

|丽丽2

  幼儿园产生一种不断追求新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点说明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发展能量来自系统中的集体智慧,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幼儿教学心得体会随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随笔1

  关于早期音乐经验,目前形成共识的信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关于禀赋:所有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音乐发展能力。

  2、关于个体独特性:儿童在音乐学习环境中,具备各自独特的兴趣和能力方向。

  3、关于判断性思维:婴幼儿能够通过音乐观念的体验,发展判断性思维。

  4、关于儿童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使儿童早期音乐经验具备文化的差异。

  5、关于学习内容:应当使儿童体验在物理属性、文化内涵和情绪意义等方面具备范例性质的音乐声响、音乐活动和音乐材料。

  6、关于成熟的表演性宗旨:如果儿童能够达到成熟的表演性目标,不必对其加以限制;反之,也不必强求。

  7、关于儿童早期的典型活动形态:一般倾向于认为,游戏即儿童的工作,或说学习形式。

  8、关于学习环境:在愉快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学习气氛中,儿童的学习效果最佳。

  9、关于对个体发展差异的适应: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设置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

  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和核心在于音乐教育的年龄下移,认可婴幼儿期音乐学习的价值,并通过他们与成人和环境交往过程中听觉和动觉的探索以及相应的情绪反应,积累音乐的动作认知和社会情感储备。成人对婴幼儿的作用,尽管看起来琐碎,但对人生音乐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例如:精心选择能够覆盖音乐内在的基本要素和外在文化联系的曲目,用重复哼唱的方式影响婴幼儿,形成潜意识的接受和积累;对婴幼儿发出的具备哪怕是微弱音乐意义的声音给予及时和有一定艺术趣味的对答,形成婴幼儿积极的艺术性的社会交往意识;在听觉安全的前提下,使婴幼儿接触尽可能多样的人声、身体、乐器和环境的音响;可以充分利用经选择的录制音乐或现场音乐;在向婴幼儿创设音乐聆听机会时,有意识地随着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或轮廓摇动,轻拍,抚摩婴幼儿,或与他们一起做简单的律动;为婴幼儿选择、设计和提供安全的、具备潜在的多样性音乐声响探索的可能性,而且能被婴幼儿操作的玩具或具备玩耍性质的物体;与幼儿一起谈论音乐及其与表现和感情之间的关系,并尊重和鼓励孩子的独特见解,不宜将成人社会的习俗观点强加给他们。

  树立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按上述方式使婴幼儿系统地积累这些经验,必须解决在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的明显冲突。首先,是远期价值回报和近期价值回报之间的观念冲突。除了少数有机会接受精英式的表演

  性训练的儿童外,早期音乐经验赋予婴幼儿的,如前所述,主要是使儿童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与音乐事件和人物的主动交往及探索过程,形成多维度甚至是系统的音乐认知、动作和社会及审美情感的积累。这种积累,尤其是潜意识(内隐意识)形态的积累,是构建音乐人的素质大厦最可靠和正宗的基石。这里讲的是音乐经验,是作为一种文化和学术的传承意义。除此之外,就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个性发展目标而论,包括音乐在内的早期经验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儿童主动获得这些具体和个别经验过程中所形成的“元经验”。它是人在终身学习和发展中再生知识和技能,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根,是人最终成为具备主体性个体的核心属性。这两个方面,不论从其形成过程还是从最终见诸实效的时间看,都属于远期价值回报的范畴。

  从长远的价值回报观点审视早期音乐经验,必须解决的第二个观念冲突,是成人(教师和育儿者)在早期音乐教育中的角色问题。与短期价值回报直接相联系的成人角色,在早期音乐教育中必然是训练者,儿童则处于被动的受训角色。这种关系的产品见效快,例如,在一个月时间内便能够演奏几首小品。但是,这种角色关系不可避免地以牺牲儿童主体性为代价。关于早期音乐教育的新观念,要求成人承担如下角色:

  1、儿童主动学习的支持者;

  2、儿童主动交往学习的合作者;

  3、儿童学习环境的设置者;

  4、儿童学习过程的分析性观察者;

  5、儿童学习的必要的引导者和示范者。

  这些角色要求教师和家长保证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容器或技能艺徒。其哲学和认知发生论的基础是,儿童学习,除了直接从成人社会吸取上一代人的间接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从人类认知发生的共源即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自我,并成为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者、接受者、信息加工者和表现者。

  与成人和儿童在早期音乐学习中的角色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儿童音乐学习环境的性质。游戏性的学习环境,就儿童主动学习的理想而言,当然是自发性的。由于自发性的音乐学习又不可能成为系统的学习,这就需要使这种学习形成某种有意识的结构性,使之成为在成人引导和支持下的,促成儿童发起和儿童导向的结构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随笔2

  中国现今面向工农大众的幼儿教育体系客观地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起来的,并且首先在城市得到发展。然而,长期城市主体倾向及城乡二元化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二级分化。在城市幼儿园日益豪华、城市学前孩子享受优质而过度教育的同时,农村幼儿教育却发展滞后迟缓、条件简陋。而伴随经济体制转型参与城市化建设的广大农民工,他们身边的学龄前子女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现代教育应是平民大众的、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而不是少数人或城市人的专利,处于弱势地位的外来农民工的学龄前子女的教育不应被忽视,这不仅关涉教育公平,也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根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北师大师生走出书斋,直面这一社会现实问题,秉持前辈的平民教育精神,以自己的行动投身于变革的社会实践,在现有体制之外,发动民间力量在农民工聚居的四环市场兴办了游戏小组,探索以非正规教育形式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的途径。

  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幼儿教育有了飞跃发展,但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导向致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越来越限于正规化的单一标准,甚至趋向于权贵化,脱离实际,背离了平民化方向,这表明现今中国的幼儿教育依然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大学生在四环的实践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平民教育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在以自己的努力推动教育改革,让幼儿教育回归公平与均衡化。

  二、秉持大教育观念指导幼儿教育的实践探索

  张雪门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认为,学校应是一个地域的文化传播的中心和政治训练的广场,是广大民众服务娱乐集会的场所。基于此,教师也必须将目光投诸于广阔而鲜活的社会生活,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向大众传递文化的使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真正地走向万象的社会,走进百味的百姓生活,联通学校与社会,联通教学与生活。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体制内幼儿园所谓优质教育日益陷入脱离社会需要和大众生活的巢穴。

  四环游戏小组从实际出发,立足所在社区环境,发掘和有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为农民工摊商子女提供育儿支援。孩子们每天在游戏小组得到照管和教育服务,在游戏中释放自然天性,享受童年的欢乐;同时,游戏小组作为育儿互助和交流平台,家长在参与中增强了育儿信心和教育主体意识,承担起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把教育延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四环游戏小组创出了以参与者为中心的非正规教育形式,实现了通过民间自救互助,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问题的现实途径,并成为进城农民工文化娱乐生活的俱乐部。

  四环非正规教育的实践是在大教育范畴下的探索,“今后的学校也不应仅仅是儿童们的学校,更不应是闲人莫入的学校,而应为当地文化的中心,为当地民众解决困难吸取需要的源泉。它要做扫除文盲运动,它要做民众政治训练运动;它将是破除迷信的大本营,它将是民众娱乐及民众集会的大会场。” 什么是好的教育?游戏小组几年来实践表明,适合的就是好的。游戏小组作为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适合外来摊商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需求,是在社区即农贸市场因地制宜开办起来的;同时它也是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教育,因而受到了欢迎。发展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要从现实条件出发,从作为当事人的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出发,确立评价标准和判断的依据,而不是他人想当然或是那些“虚伪的”“装点门面的”。四环的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突出了养成教育做人教育,注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而“这里的孩子拥有快乐”。游戏小组的非正规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使家长与幼儿同步受教育,逐渐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认识到游戏就是教育,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发生了转变。

  游戏小组兴办6年来,从零起步到形成成熟模式,有400多农民工学前子女及其家庭受益。农民工摊商在参与育儿之中,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改观。

  游戏小组因其开放性和邻里守望——不仅实现了育儿的社会互助,解决低端人群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还推动了学前教育与社区建设社会发展同步,从而营造真正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四环的实践和研究的意义还在于,在都市化这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为政府转变职能,真正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每一个儿童受教育的权益出发,确定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平等的纳税人和公民)的教育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并将扶持民间力量多元化办学作为政策建立的依据,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范例。

  目前,四环这一成熟的因地制宜以参与者为中心非正规教育模式已然对北京一些同类地区(如刘娘府、肖家河)有所借鉴和得以推广。流动儿童的“快乐”正在得到延续和放大。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师范教育培养走进大众生活的教师

  张雪门先生极其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正如张雪门先生所说“一种真实知识的获得是应该以直接经验做基础,再来扩充间接经验(就是书本知识)才能融会贯通。” 提倡师范生边接触实际,边讲行理论学习。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直广受诟病,甚至愈演愈烈。师范学校包括中师高师近年改革要求加强实践,却雷声高、雨点小,学生更多时间往往闭门上课或以所谓现代传媒方式实习。满足于形式化的措施,并无实质性的变革。

  四环游戏小组在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作为教学实践和实习基地[2],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担任志愿者教师,组织孩子们的活动,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既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学前教育的认识也在深化,专业精神得到升华。四环的大学生正是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张雪门先生提倡的事情应该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研究生甚至将实习贯穿整个3年的学习生活,在办学中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他们以张雪门先生提出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办法,前赴后继接力,创出了适合实际条件和需要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的成熟模式,为实质性地突破我国目前师范教育改革面临的顽症痼疾,带来了一抹希望的曙光。

  大学生在四环“用心”做教育,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幼教实践相结合,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引导和影响农民工家长——虽为非专业人士却是教育主体——参与自己孩子的教育,以致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不失为非正规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这种开门办学的方式与张雪门为师范学校设立“幼稚教育实验区”的思想不谋而合。

  张雪门重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认为,“教师自身的生活参加在大众的民族中间去”才能实现改造民族的教育,“在生活中获得客观的认识,在生活中锻炼奋斗的意志,比关在学校大门里做试验,当然格外的深切而有效。善骑马者,是从马背上学成的,善泅水者,是从水里面学成的。隔离了大众民族的生活,而在洋房里能够办理改造民族的教育,这未免是天下的“奇迹”!”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接触到社会底层的农民工群体,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走入大众生活,一方面得到如何做人的启迪,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解。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激发起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增进了对社会的认识及社会需要的了解,并投身于社会变革的实践,迎难而上,承担起公民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可以说,四环是很好的创业平台,而每个大学生也把自己作为这份事业的主人,分工负责各个方面的工作并配合协作,定期进行教研并针对问题展开研讨,共同把游戏小组不断推向前进。就此而言,四环游戏小组的非正规教育模式不仅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大学生教育也走出了一条新路,创新了大学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张先生在《今后的教师》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力量,在现代,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不要拘于现在所见所处的那样狭小的天地,要自认自己是通文化与民众之间的一条大路。今后的学校也不应仅仅是儿童们的学校……将是民众娱乐及民众集会的大会场。所以,今后的教师是民族改造的先锋,而学校是社会建设的灯塔。[4]四环大学生的行动是在当下对教育走入生活、教师成为“通文化与民众的大路、民族改造的先锋”的最好诠释。

  四、以行动研究投身社会变革探寻一条通向和谐之路

  “骑马要在马背上学”,张雪门先生强调,培育师资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幼教机构中的实地学习,实习和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儿童发展、教学实施、家庭与社区、机构兴办与管理、农村幼教等。教师的自我反馈和“检讨”是课程实施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了解儿童的反应和发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反思教育实践。这正是目前教育改革中大力倡导的立足于实践的行动研究。

  张雪门先生认为,教师实施教育,需要“在劳力上劳心”,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书匠,而应“从做中求进步,从研究发展解决问题”,作教育的探索者。研究幼稚园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主要途径。“若做了就算,对经验既没有变化,自然谈不到进步”。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是上世纪20年代幼儿教育家所共同倡导的教育思想,指教师要从行动中获取经验,“为用而学”和研究思考,以改进实践和增强行为的自觉性,而不宜知与行、说的与做的两张皮,理论和实践两相分离。这与现今注重教师教育即“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强调立足于实践现场的行动研究——经验加反思——完全一致。张雪门先生强调“读书”要在“应用”上“教自己”,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张先生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早了半个多世纪,而且是基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提炼出来的,较之当下的一些理论工作者动辄拉出国外的先进理念引领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四环这一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育儿支援行动,以学前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主要教育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几年来深入市场,着眼于依靠民间力量自下而上地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游戏小组六年来行走的历程,也是教育者进行理性反思和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

  寻找教育研究的真问题 农民工问题以及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是中国当代面临的特殊问题,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真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满足这部分人群的教育需求和平等受教育的权益。教育是实践性学科,教育研究要关注社会生活、要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服务,这就要求研究者深入生活实践,并以自己的行动做一点事情,参与变革现状的探索,而不是仅仅作为旁观者。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在亲身参与改革的实践中,才有可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这正是教育研究的价值所在。

  突破单一视角借鉴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社区非正规教育的探索是一项综合性研究,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早已突破了教育的单一视角,需要从实际出发,借鉴教育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的理论与方法,置身于问题发生的社会场景以及多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边实践边研究,综合地去认识和探索问题的解决。在有关农民工学前子女受教育途径这个问题上,迄今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国外也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和套用,坐而论道指手画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也于事无补。而是需要以广阔的视角长期深入现场、扎根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改变。

  关于研究者的身份及其与现实场景的关系 探索面向农民工子女的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适宜模式,需要采用行动研究——这是深入社会情景发生的现场的质的研究方式。四环的实践作为一项行动研究,不是去验证某种理论的合理性,而是形成关于行动的理论,需要通过行动建立起基于实践的理论,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现实状况的改进。作为研究者的大学生志愿者要能够游走于“研究者”与“行动者”、“当事人”和“局外人”之间,以双重身份,边行动边学习,边研究。行动研究中,专业的志愿者自身就是重要的研究工具,他们以研究者的理性自觉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不断把研究向前推进,并在行动历程中获得心灵体验。

  在四环非正规教育探索中,研究者不是救世主,不能居高临下地俯视和指挥,也不是以旁观者身份进行价值中立的研究,而是要融入现场,与现场当事人即研究对象亲密接触,相互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交往程度的加深和关系的拉近,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发现和理解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及其所思所想,他们自身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平等交往的可贵与充实。我发现这里的孩子、家长、社区的人是那么聪明乐观,------从他们身上,从社会之中我获得的远远比付出的要多的多。行动研究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要求研究者作一个“多面手”:既是学习者、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同时还是发动者组织者、宣传员和信息提供者。大学生在四环游戏小组的实践和探索,是在以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交出了一篇篇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带有原创性的论文,颠覆了远离现实的象牙之塔才是搞研究的习惯定势。

  大学生志愿者追寻张雪门等前辈的平民教育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因地制宜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这一社会现实问题的途径,与此同时,他们自身也收获了成长,不仅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更增强了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知识分子”的情怀[5]。“四环成为一种品质”,志愿者精神的火种也在社会传播开来。几年中,陆续有各方面的力量加入进来,志愿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有人由此受到启发,振奋了以弱势人群的教育为职业和志向。

  四环游戏小组通过育儿互助而凝聚和建立起农民工认识自己需求和争取自身权益的民间组织。如今,在它的成长历程中,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大学生志愿者和流动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一起,正在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探寻一条通向和谐之路。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随笔3

  潜能,顾名思义是一种隐而未现的,具有特殊性的潜在能力。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存在着这种潜能。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组织的发育成熟,百分之八十在六岁之前就基本定型。可以说零岁的儿童即具有无限的智慧能力。我国民间流传着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和“从小看到大,三岁看到老”的俗语,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总结。根据心理学家测试表明,人类的潜能是现有表面能力的十倍以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如同海中冰山,百分之九十潜隐水中,百分之十露出水面,因此,幼儿的这种与生俱有的潜能如未及时开发而被忽视或压抑,将导致毁损或埋没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因而家长和老师要把握好人生的幼儿时期,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去开发幼儿的潜能,为国家培育大批的优秀人才。为此,本文就幼儿潜能与激发这一课题,尝试进行探讨。

  一、客观存在的生命潜能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神童”或“少年大学生”等新闻见诸报端,这些神童有的或在语言、数学、音乐、文体等方面具有惊人的超常能力或某些特异技能,之所以出现这类新闻,说明这些儿童的潜能被老师或家长有意无意地被发挥出来。我们还发现,在语言能力方面,孩子越小学得越好,一般大人学了十年外语,很难达到精通的程度,而六岁的幼儿学习语言几乎是很自然,很轻松的事,而且外语熟练达到相当水准,移民省外、国外的家庭都有同感,小孩子能很快地学会当地语言,能很快融入当地生活,而大人们却“乡音难改鬓毛衰”。

  植物生命也存在潜能。据农业专家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一棵稻禾平均只能结出一百二十粒左右的谷籽,但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还有大量花苞尚未绽放,它们足可以结出一千多粒谷籽,只是由于环境技术等诸多原因,稻谷的生命潜能未能充分发挥,我们只能收获十分之一的果实。

  当今,医学专家对人类寿命提出新观点,他们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该在一百二十岁左右,但是现在人们都常认为人活七十岁是古来稀奇了,这也说明自然赋予生命的原始潜能尚未得以充分开发。

  二、影响幼儿潜能发挥的因素

  1.婴儿生长需要回归自然。现代人类的社会生活逐渐远离了大自然,从而也就违反了人类的自然天性。首先,有些母亲为了保持身材,拒绝母乳哺养婴儿,取而代之的是牛奶哺养,使得初生婴儿在嗅觉上除了人工牛乳的味道外,几乎感觉不到大自然的气息,其实,母亲是婴儿嗅觉学习最理想之所在,尤其是母乳的气味,分娩后母体气味也在迅速改变,而一成不变的人工牛奶味,使得婴儿的味觉迟钝;其次,在现代家庭里,

  幼儿接触外界的机会太少,家里电灯、电视的光线、收音机、电视音响、空调机的声音,常常淹没了妈妈及家人的声音,幼儿很少能自然地拥有自己的听觉世界。

  2.现代社会充满着繁华与进步,但还是显示着非自然面和非人性面,还存在精神病患、心理障碍、婚姻解体、凶杀暴力等等事件,这种环境,连大人都不是很能适应,又怎能让孩子去自然成长?

  3.现代工具改变和改善了人类生活。这种现代生活使人们更加依赖工具,却造成人类本能的逐渐退化(如电脑打字与人工书法),工具能力胜过人类的能力,越来越进步的工具,促使人类持续在退化之中,同时,也阻碍着幼儿潜能的发挥。

  4.一般人认为,幼儿的智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所以人们在盼望着孩子长大了就懂事了,就聪明了,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幼儿学习能力的增减,恰好与一般常识相反,幼儿时期这种神奇的学习能力若未能及时发挥和积极训练,随着时间的消逝将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当然这并非说年长的比年幼的更笨,更不懂事,而是说明年长者的学习能力已随着大脑发育定型而渐趋低落,人们对专家学者才智的称赞,其实是称赞他们有过人的学习能力,并由此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积累,通常会拥有比常人多的学问和知识。

  5.在幼儿教育中,有人主张幼儿的身体运动重于大脑运动,如前所述,婴儿成长最快是大脑,所以在幼儿时期最值得关心的应该是大脑的教育,等到进入小学时,幼儿大脑的学习能力几乎定型了,因此一定要抓紧幼儿大脑教育的基础训练,否则错过了幼儿学习最佳期,将造成无可弥补的学习能力落后。

  6.树立幼儿智慧教育正确观念。幼儿教育是长远大计,绝不可一蹴而就或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同时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每个幼儿的成长速度是一致的,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而且能力上也各有不同——有的长于抽象学理、有的则富于想象力。同样是三岁幼儿,有的在某种学习能力上已具备五岁儿童的实力,另一方面则仍落后在二岁阶段;有的幼儿各种学平衡发展,虽然没有什么突出优点,但却具三岁幼儿实力,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幼儿的种种特性,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三、激发潜能的途径

  所谓激发潜能,就是运用激发的方式去恢复生命本来应有的能力,通过激发促使其健全的自然生长,并提供生命足够的生长条件,同时,刺激其本能,从而将人的自然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在激发潜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这样才能达到成功激发幼儿潜能的目的。

  1.努力刻意地去恢复人的自然本能,让幼儿从种种反自然的环境中,设法回归人类原有的本能,同时通过激发人类潜能下的所有智慧,去控制逐渐退化的本能。

  2.加强大脑教育,强化知觉训练。六岁前的幼儿教育应该着重于大脑教育,这一阶段的幼儿不在乎单调的重复,其本身丰富的想象力可使单调的讯息成为有趣的情报,由于无法做推论思考,幼儿无法吸收长篇大论的东西,但对于短的讯息,即使一再重复他们也不会感到厌烦,因为学习接受上均采用直觉意识,所以不会因为过去的记忆存在而做不耐烦的判断,只感觉在迅速不断的变化中,他们也不断地直接学习,幼儿喜欢卡通影片一再重复的趣味动作,也特别喜欢短而多次重复的电视广告,便是这种直觉训练,最适合学习脑波的需要。

  3.幼儿古诗朗诵训练。有人认为幼儿连字都不认识,如何能消化艰深的古诗?其实诗歌不仅是内容与意境,它还具有另一种功能——声音的韵律及节奏,韵律属于潜意识学习,它是在不知不觉中的潜移默化,古诗朗诵虽然不能对幼儿产生功利价值,但却可以掌握诗的韵律,把这种优美的旋律直接输入潜意识中,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及说话气质。

  4.幼儿音乐教育。大人听不懂的古典音乐,小孩子、婴儿难道能听的懂?其实音乐本身就不是用来了解而是用来感受及直觉吸收的,让幼儿聆听优美音乐,久而久之,其旋律就会深入其潜意识中,其长大后的行动、语言、甚至于文字都会在无意识中自然流露出优美的韵律感。

  5.语言能力教育。为了使幼儿语言能力的顺利发展,必须让幼儿多说,多听,如果再加上幼儿的手势,表情的配合,那么他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就会更加丰富、充实,因此,老师、妈妈要尽量多的与幼儿说话,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也要尽量认真地回答,此外,还要多提醒幼儿对周围声音做出反映,平时应该让幼儿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以尝试增加各种经验,还要找机会让幼儿讲述他最快乐的事。

  6.数学能力教育。数,除包括唱数、顺序记

  数外,有关长短、宽窄、深浅、快慢、时间、重量也是数的内容,此外,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概念及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等空间概念,都是属于数的领域。要把重点放在计算数上,把东西和数目两者正确地对应计算,看看有多少集合数,判断数目的多少,判断从前后、左右算起的第几个顺序数,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简单的数的加减运算,上述教育内容,可通过灵活多样,趣味多变的数的游戏,便可以很快获得成效。

  7.创造能力教育。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精神活动之一,在这方面,幼儿比起已失去思考弹性的大人来说,要高明许多,对于某一个问题,他们常常会得出意想不到的答案,但是大人认为,幼儿心思幼稚,智慧不成熟而不加理会,其实幼稚的提议,常常含有重大的启示。

  因此,我们对幼儿所想象出来的新奇答案,应该多加予尊重,遇到幼儿提出异想天开的问题,或答案时,我们应该认真地去倾听,尊重他们的发言,因为这都是他们小小心灵中想象世界的创造能力。

  8.社会生活能力教育。三、四岁幼儿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社会生活能力的不断成长,积极的个性使他们显得开朗,热诚有幽默感。虽然情绪不稳定,但也开始懂得关心别人,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做事也有主见和信心,这时候,在进行或决定有关孩子的事情时应尽量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照他的意见来进行。

  9.运动能力教育。运动能力不仅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力、意志力、领导力、协调力、判断力及细腻的思考力。适当的运动训练能有效激发幼儿潜能,3—4岁的幼儿可进行如下几项运动:

  (1)身体平衡训练,用单脚站立或用脚尖走路,调节跑步速度,紧急停止,紧急转弯。

  (2)练习三、四十公分高度跳高。

  (3)练习玩荡秋千游戏和踩三轮车。

  (4)手指灵巧训练。练习解衣服扣子,画圆形或正方形,折纸、堆积木十个左右,学习用筷子吃饭,用剪刀剪东西、抛球、接球,自己系鞋带。

  总之,幼儿时期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加以有计划地去激发出来,使下一代具有足够的智慧,能够完全消化并不断丰富人类所积累下来的知识,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的未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随笔4

  一流的幼儿教育需要先进的理念给予支撑,先进的理念可以给予我们每一位改革者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改革成功的希望。

  追寻我区先进幼儿园的“生成教育”、“早期阅读教育”等成功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他们的成功都是一种统领行为的口号下,在先进理念支撑下,持之以恒地深入改革的实践,由此取得了教育改革的成功。

  据上给我一个思考:要办好一所幼儿园,作为一个园长,要依据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适合本幼儿园发展的理念,使之成为每位教职工的行动目标。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基于多年来我们工作经验的积累,如何使幼儿园适应发展需要,我们提出“挖掘、利用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的内涵发展要求,立足本园、本地区,通过“多资源整合教育”实现并成为新一轮的发展。

  一、“多资源整合教育”的理念基础

  我们主张让孩子在幼儿园打好一生为人处事的基础,包括分享意识、适应社会的学问、准则,萌发孩子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我们又常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社会又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另一课堂。幼儿园首要的任务是呵护他们幼稚而丰富的潜质,守护好儿童的世界,欣喜地期待和扶持其成长,让他们自信而大胆地走好人生第一步。

  《纲要》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儿童的发展受到来自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相协作配合,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有效性。”说到底,我们的教育本质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今天我们提出“多资源整合教育”是站在利用、开发幼儿园现有的环境,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园同步教育的优势,因地制宜地拓展幼儿园教育的天地,获取一系列有教育价值的东西,综合提升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内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课程”,孩子要发展,我们要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园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家庭与社区教育整合,真正成为幼儿园的“活课程”,这是当前现代幼儿教育赋予我们的新的课程观。

  二、“多资源整合教育“的管理与实践

  (一)充分利用、开发

  幼儿园园内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资源、教育对象资源、教师自身资源等)。

  1、合理利用园内环境资源,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获得真知,提高能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近年来,我园逐步安装和增添了许多大、小型的器械、橡胶地板,为幼儿开展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我们利用幼儿园这一环境资源,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游泳、堆积、挖造,在玩耍中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也锤炼了孩子们的意志。

  尽管园舍小,但我园的绿化总面积在全园建筑总面积中占到很大比重,是一个有花有草有树的上海市花园单位。在园内中随处鲜花与树林,在春季和秋季时,我们会有目的的组织幼儿散步,让幼儿感知大自然中的色彩,并对不同色彩的事物拍照,将照片贴于教室内,加上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色彩的事物,布置成一个色彩角,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再次观察。这样一来,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真正的主体地位,让我们的孩子置身其中,让环境为教育服务,让环境说话。

  2、合理利用教育对象资源,让孩子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教育对象资源:包括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记忆、求知欲、想象力和参与意识的优势,生活及学习习惯,性格特征和自身经历等;这些资源的共性和个性是复杂交错着的,相互感染性很强。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因先天基质、原有基础、发展速度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呈现着个体发展特点;集体中的每个幼儿又都在不断发展着,共性与个性总是处在对立统一之中。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培养出多样性人才,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因此,我们在组织各类活动时,充分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既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又让每个个体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发展。

  3、合理利用

  教师资源,让师生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自修潜能、自我期望值等;还包括教师集体的熔炉作用、教学风气的感染、教师间的相互支持和影响等。这类资源是最直接作用于经验对象的,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幼儿园同样为教师营造了开放、和谐、轻松、温馨的工作氛围,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鼓励、示范的学习成长环境。在尊重教师个体学习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园长、助理对教师的"追踪式"、"全方位"指导,小组讨论式的研习性学习,帮助教师在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获得成长经验并再次将新经验投入工作,真正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工作就是成长、沟通就是学习",使教师群体由"单纯授课型"转向"创意研究型"。

  老师们则以《纲要》为指南,精心创设刺激丰富的教育环境,为每个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幼儿在亲自探究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孩子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主动发展,教师们则真正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其活动过程的参与性、主动性、全面性、开放性促进了师生在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中获得共同发展。

  (二)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实现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幼儿园、家庭、社区这三大环境中家庭影响量最大,它对幼儿的发展,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要注意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深刻影响,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

  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服务,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努力使家长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其次,教师注意发现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总之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目标,并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家园沟通、目标一致、协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并营造了一个家园共同关心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正如有位家长所说:“一个好孩子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和一个尽心尽力的好家长。”

  (三)扩展教育空间,让社区成为教育的又一课堂

  社区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教育作用。幼儿园周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各种社会机构以及人员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时的可利用资源。此外,社区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如环境保护等活动都可作为幼儿教育的内容,使社区环境成为幼儿教育的大课程,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去发现、去挖掘。

  1、挖掘社区潜在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

  社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社会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这对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材料。幼儿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分子,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如“给春节不休息的人写信”活动。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快快乐乐过新年说起,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并讨论:哪些人过新年是不休息的?他们为什么不休息?让孩子们了解到在他们

  一家团聚的时候,还有许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大家服务着……从写信到寄信到收到回信,不仅使孩子初步了解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的人,萌发了对劳动者的热爱,也使他们初步懂得了生活的含义。又如老师充分利用社区树多的特点,组织幼儿开展认领小树的活动,在家长的陪同下为小树清除杂草和废纸等,使幼儿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社区的环境卫生。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让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他们才会了解社会生活,才会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激发初步的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

  我们动员社会力量为我们教育所用。“六。一”节我们将园外的0—6岁的幼儿请来,我们的孩子向他们送礼物、喂他们吃饭、表演节目给他们看、与这些孩子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重阳节我们带孩子到孤寡老人家慰问,携着礼物,带着节目,捎去问候、更带去敬老爱老的孝心;教师节,为退休老教师祝寿。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从中学会了关心,学会了问候,从小把中华的传统美德铭记在心。

  又如:我镇是全国闻名的“草莓之乡”,几乎家家都种植草莓,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定期让孩子参观草莓棚,参与草莓的管理;草莓成熟了,就让孩子们自己去采草莓,然后一起品尝、分享劳动的果实。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让孩子们了解草莓的生长过程以及管理草莓的一些常识,从而激发孩子爱父母、爱家乡的初步情感。

  三、“多资源整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课改的成败系于教师,可更系于园长,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农村幼儿园更应该立足本地区、本园。“多资源的整合教育”并不是我们赵屯幼儿园独创一具的,大家的经验肯定比我们丰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还存在一些模糊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教育资源不是少,而是我们缺乏了解,不熟悉如何选择、挖掘与利用。

  2、对于广大的资源,我们如何筛选?如何搭配?如何整合利用?

  3、合理整合、利用园内外的资源的同时,又怎样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路是人走出来的,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十分清楚地抓住改革成功的命脉,把想法与思考纳入课改的大循环当中,坚持理论联系 ,梳理实际问题,加以突破,我们坚信一定会取得成效。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随笔5

  说到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人们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人们的维权意识正在日益加强。当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伤害时,每个人都在尝试着去寻找相关法律依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使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再受到伤害。

  可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不知是否关注过维护和尊重幼儿的人身权利。可曾反思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是否有些行为习惯已构成了对幼儿人身权利的侵犯,但我们却不以为然甚至感到习以为常,准认为对于孩子,这样做不算侵权。以下是我们工作中所见所闻的几个片断的回放。

  镜头一:“某小朋友的一件玩具找不到了,在那里伤心地哭,教师让其他小朋友排成一队,教师逐一摸幼儿的小兜,看看谁兜里有该幼儿的玩具。”

  镜头二:“午休时,其他幼儿在床上睡觉,其中有两名幼儿在床上说话,搞小动作,教师走过去一把揪起该幼儿:“走,想说到外边说去,让你说个够。”

  镜头三:幼儿园某班门前,一位家长揪住该班内一幼儿的衣领说:“昨天你为什么打我家小明,如果今后你再敢打小明,我一定把你送到公安局,让警察把你关起来,看你还敢不敢再打小朋友”。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该班的教师不但没有阻止家长的错误行为,还在一边助威说:“听见了吗!再打小朋友就把你送到公安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这些镜头我们一定有过耳闻或目睹,不知有何感想,可曾想到,如果孩子在幼时遭遇不当的教育方法,有时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一身的性格及行为方式。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懂得怎样去爱护我们的

  幼儿。真正做到教育幼儿从理解幼儿入手,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决不能由于我们的不经意和疏忽使幼儿的心灵受到创伤。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健康的体魄。而且还应该具备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专家研究报告表明:婴幼儿早期的经验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通俗的讲,良好的精神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氛围不仅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心理环境较之于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所以在我们为幼儿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精神环境的创设,使幼儿的人身权利不再受到伤害。让幼儿在良好的精神氛围中健康活泼成长。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随笔2020集锦相关文章:

1.关于2020教育孩子心得体会随笔精选

2.幼儿教师教育心得随笔2020汇总

3.最新2020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大全【5篇】

4.2020最新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大全5篇

5.2020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随笔大全最新5篇

6.2020教师最新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笔记精选5篇

7.2020最新中班幼儿园教育随笔大全【5篇】

8.2020幼儿园教育随笔精选800字【3篇】

9.2020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最新大全【5篇】

10.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2020最新大全【3篇】

    1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