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关玩色的教育故事随笔

|易落尘2

  幼儿玩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在玩色的过程中绘制出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又极具幼儿个性特色的绘画作品。幼儿的发展处于对色彩比较敏感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令他们对身边无处不在的颜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生活中并不常见的颜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有想要不断尝试的愿望。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有关玩色的教育故事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有关玩色的教育故事随笔【第一篇】:小班幼儿玩色技巧的提升

  什么是玩色活动?

  所谓幼儿玩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在玩色的过程中绘制出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又极具幼儿个性特色的绘画作品。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教学,注重的是幼儿玩色的过程,绘画的工具比较多,绘画的材料、表现技法也不同。

  幼儿玩色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觉,又能促进幼儿手、眼、脑得到协调发展。由于玩色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玩色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在学学玩玩中萌发美术灵感,提高观察、审美、创造等能力,达到学知启智的效果,并从中体会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

  一、小班幼儿玩色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玩色活动的种类。

  玩色活动对小班幼儿的操作要求不高,借助颜料丰富的色彩,通过对辅助材料的操作大胆地进行创作,艺术性地再现生活情趣。小班幼儿玩色的颜料主要以水粉颜料为主,活动种类非常丰富,如手印画、手指点画、蔬菜印画、玩具印画、吹画、染纸、刮画、刷画、滚画等等,这些都是玩色活动的种类。

  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种类的作品。(到滚画)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我们认为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同时又富有新意,操作简单且孩子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玩色活动种类就是适合小班幼儿教学的。

  (二)玩色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幼儿的创造欲望,更有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孩子生活中较熟悉并喜欢的材料作为绘画工具。借助色彩丰富的颜料和其他材料、工具,如毛线、积塑玩具、棉签、珠子、吸管、花草、树叶、牙刷、牙签、筷子、喷壶、宣纸、纸团、鹅卵石、瓶盖等,让幼儿感受从中带来的诸多形式美,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在玩色活动中,颜料是非常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同时孩子们对这些材料和工具非常喜欢,激发了他们操作的欲望;另外,我们在内容上增加了趣味 性,让幼儿在画有情境性的辅助内容的画纸上创作,小班幼儿能够较快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最后,我们在材料上做到一物多用,操作形式上也不断地增加趣味化。幼儿对这些充满情趣的活动倍感趣味,

  如:小班美术活动《温暖的太阳》中,教师采用了棉签画这一形式,事先有了半圆形太阳的画面辅助,幼儿操作起来既简单又有趣,粗粗的水粉线条、暖暖的颜色,既感受了太阳的温暖,又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带来良好的活动效果。

  (三)玩色活动的教学内容。

  开展小班幼儿玩色活动,所选择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样幼儿易懂、易创作,活动时会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如手印画《小脚丫去旅行》,幼儿每天看妈妈给自己洗脚,小的时候还经常抓自己的小脚玩,甚至还放进嘴里“尝”过呢,小脚丫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了。我们利用孩子们的拳眼的形状,印出一个胖乎乎的小脚丫,再在上面用手指点上脚指头,这就是可爱的小脚了。如此有创意的活动内容,幼儿欣喜若狂,创作热情高涨,效果自然很好。

  又如手指点画《下雨了》,幼儿对雨点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虽然幼儿在雨里玩耍的机会很少,但是“莎莎莎”、“滴嗒滴嗒”、“哗啦啦”如此声响丰富的雨点怎能不吸引孩子观察的欲望呢!我们给孩子准备了一张小花、小草渴望下雨的情景图,让幼儿用手指点画雨点。花儿、草儿渴望在雨里畅饮,那就是孩子们的心声,幼儿将自己的心情尽情、大胆地表达出来,非常畅快!

  (四)玩色活动的教学方法。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特殊学习方式,玩色活动应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气氛中主动地参与活动,被游戏的情境所吸引,引发他们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并大胆地参与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化的玩色教学注重活动的情境性、趣味性和主动性。

  如小班毛线拖画《毛毛虫造房子》,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也很容易对小动物产生怜悯的情绪,我们可以创设“天冷,毛毛虫要造房子”的游戏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幼儿主动要帮助毛毛虫造房子的欲望,然后再提供材料,引导幼儿用毛线蘸色拖画造“房子”的玩色活动。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绕圈线条密,教师利用游戏的情境性,让幼儿知道要围着毛毛虫绕得圈数越多,线条越密,风就不容易吹进来。小班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为了不让毛毛虫被冻着,他们就会努力地一圈又一圈地绕,可以感知圈数多线条就密,积累有关的美术经验,使原有的毛线随意拖画教学有了新的提升。

  二、小班幼儿玩色活动的引导策略。

  (一)利用有趣的材料,培养幼儿对玩色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玩色活动的目标定位应放在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和激发兴趣上,只要孩子能愉快地参与活动,能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由创造的快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幼儿对玩色活动的兴趣便可。

  玩色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于是我们可以收集毛线、菜根、瓶盖、纸团、车轮、玩具、弹珠等材料,利用红、黄、蓝、绿这些漂亮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宣泄,拖一拖、滚一滚、变一变、摸一摸、刷一刷,用瓶盖在白纸上印五彩泡泡,用菜根在草地上印花朵,用手掌在树干上印树叶,用圆柱形的积木在绿叶下印一颗颗葡萄„„

  无论何种工具材料,都必须能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探索和操作,并具有一种潜在的美感。对于幼小的孩子,应提供操作方法简单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孩子在作画时有足够的材料可以满足其需求。

  如:玩具印画《甜甜的糖果》中,我们给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张画有空糖罐的画纸,还给予幼儿不同形状的积塑玩具,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玩具、不同的颜色大胆地进行印画糖果。我们希望孩子们大胆地尝试,不要求画面的完美。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印画出了许多形状、颜色不同的糖果,体验到了成功和满足。

  (二)变换绘画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的玩色活动,如果采用单纯的印画形式是不能满足幼儿动手的欲望的,除了变换绘画形式外,还可根据材料的特性和操作方法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来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的情感,从而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同样是毛线拖画,在《动物走路》的玩色活动中,教师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境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利用故事角色的特征,边讲述生动的故事边示范操作。如“一只小老鼠听到猫的叫声,哧溜一下溜走了。”教师快速地在画面上拖出了一条老鼠逃跑留下的直线;“小兔蹦蹦跳跳的离开了家。”教师拿着毛线点跳着画;“小熊一摇一摆地也来了到草地上。”教师示范了左右摇晃的锯齿线;“小蛇也游来了,贴着地面拖着长长的身体一扭一扭。”一条波浪线就跃然纸上了……这样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增添活动的情趣,充分激发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看了欣喜若狂,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三)利用辅助性的画面,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班幼儿的记忆特点是直观形象性,物体或图形在形象记忆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在玩色活动时,除了提供操作材料、工具外,还经常会根据游戏情境的需要,在画纸上事先添画一些辅助性的画面、图形供幼儿创造。有了这些辅助性画面的提示,可以唤醒幼儿对其相关经验的回忆,丰富创作主体的感性经验。同时还能给画面做个轮廓支架的作用,让画面比较饱满。小班幼儿操作有了这个大框架的扶持,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会更有信心,效果会更好,更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如玩色活动《小熊的糖果》,画面上事先添画了一个大大的空糖果罐,让幼儿用玩具印画糖果。当幼儿看到一个可爱的小熊糖果罐图片时,许多有关糖果的感性经验就会浮现在脑海里。“我家的糖果罐是小兔的”;“我的巧克力糖就是放进糖果罐的”;“我喜欢吃酸酸的糖”;“我喜欢吃长长的巧克力糖”。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语言的引导,幼儿会把自己喜欢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都”装”进糖果罐里的,有红色的苹果味糖果;有黄色的香蕉味糖;有圆圆的珍珠糖果;有方方的巧克力糖。糖果罐满的再也装不下了,有的糖果还会“跑”到罐子外面来呢,多生动的画面。幼儿看着满满的一罐糖果,享受着成功的乐趣,恨不得舔一口尝尝,比比谁的糖果最多、最甜。

  (四)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鼓励随意涂鸦,挖掘幼儿玩色的潜力。

  小班幼儿手指动作发展不完善,对玩色活动的坚持性不是很好很容易从一个动作游离到另一个动作,往往偏离主题的随意作画。但是,只要幼儿玩色时是专心的,态度是认真的,那么就不要任意批评孩子的作品,适度的赞美和鼓励是必要的。赞美的内容应该以图画的内容或技巧为主,也可对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适当的评价。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笼统。

  例如:“你的花颜色真漂亮,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你真仔细,你画的圆都是封闭的,很好!”“你画的泡泡不但颜色好看,而且飞满了整个天空,好漂亮啊!”“你很有耐心,你看太阳的光芒画得很多、很密哦!”

  评价要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幼儿操作时细心观察幼儿进步的地方。教师在评价时,尽可能正面评价,即使幼儿有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不足之处可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玩色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才能自由地发挥,才会出现更有创意的作品,幼儿玩色的潜力就能得到充分挖掘。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中的玩色活动是小班幼儿非常愿意接受的快乐教育,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教的津津有味,孩子学得乐此不彼。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些不同的玩色技能。

  幼儿园有关玩色的教育故事随笔【第二篇】:认识颜色

  小班孩子上幼儿园一个月了,孩子们渐渐进入状态了,孩子们懂事了许多,今天上午我安排了一节美术活动,让孩子们画画苹果,我班的孩子对颜色的认识比较差,我们就时时渗透一些颜色的数据给孩子,让孩子在空间学学,指着头发、牙齿、衣服、裤子让孩子从自己最熟悉的开始认识,对于初步的认识黑、白、红、黄、蓝。孩子们兴趣很浓,都跑到我们跟前说我穿的衣服什么颜色,有些不会的也会抽着热闹上来问老师“老师我的衣服什么颜色的?”,孩子真的太可爱了。

  今天的大苹果我也是有意的针对颜色对孩子们实行了提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开心的回答:“红色的。”我杂音中隐约听见绿色的,我随着问“苹果就都是红色的吗?”乐乐说:“不是的老师,有绿色的,我吃过的,真的。”“嗯,是的苹果除了有红色的还有绿的青苹果,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苹果请小朋友们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苹果长的形状怎么样的啊?”“圆圆的。”我范画,让幼儿园观察我使用的油画棒是什么颜色的,边画边念到:“圆圆的苹果上面扎了一个小辫子,真好看!”孩子们立刻感觉我画的还少了一个‘小辫子’,孩子们会注意了,从颜色的认识孩子们还听的仔细,孩子们正在学会学习了。

  小班的孩子最天真、无邪,连学习的样子也真可爱,孩子你正在学习,我们也在跟着孩子学习。

  幼儿园有关玩色的教育故事随笔【第三篇】:幼儿园绘画教学随笔

  兴趣是指对某项事物的爱好与追求。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愿望。如果这种好奇心能够得到满足、延缓,就能转化为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果生成了这种长效的动力,无疑会为幼儿认识、创造世界的活动打下最好的基奠。

  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直接影响作用于绘画过程中的感知、表现表达及想象创造等多个环节。可以说,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设计幼儿美术教学所要围绕的中心。可是,在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问题上,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有的教师过多的强调美术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必要性;有的教师又唯“兴趣”独尊,在绘画活动中缺乏引导,一味的放任自流,使幼儿绘画水平出现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长此以往反而使幼儿逐渐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显然,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育原则,是对“培养幼儿绘画兴趣”这一问题的片面理解和认识。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对绘画对象观察感知的兴趣,调动其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帮助幼儿保持、建立持久的绘画兴趣,是我们当前应该首要研究的课题。毋容置疑,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在培养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呢?结合多年的幼儿绘画教学实践,我提出几点浅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对象

  一个人从一出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动手接触世界那一刻起,就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有形有色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当襁褓中的婴儿用胖胖的肘臂拍打被褥时;当依呀学语的孩子在地上“尿尿和泥时”,他们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和对“涂抹”游戏活动的强烈兴趣。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仅喜欢玩弄各种色彩,更喜欢在纸上大手笔的涂抹,他们不在意画出的作品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更多的是沉浸在有趣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共性都是因为对绘画情有独钟、兴趣使然。但是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了个性的方面。比如,农村的孩子喜欢画自家养的大公鸡、田间地头突突奔跑的拖拉机…,而城市中的幼儿则喜欢表现飞速行驶的新干线列车、幻想宇宙中将要爆发的星球大战。女孩子喜欢画长发飘飘的“美少女”;男孩子则津津乐道自己作品中手拿兵器的“奥特曼”;又如:涂鸦期、象征期的幼儿喜欢描画小花、小草、大鱼、房子等比较单一的事物,而形象期的幼儿却不满足只画一条大鱼、一座房子,描画“神奇的海底世界”、“美丽的城堡”才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可见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指向是因人而异的。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教育对象对绘画兴趣有什么样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在绘画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差异,因势利导,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二、精心选材

  精选教材是搞好幼儿绘画教学的关键。因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不夸张的说,选对了题材就等于绘画活动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选择易于幼儿表现又能令其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

  易于表现的事物造型简单,具有典型性。比如,《太阳宝宝》这一选材中的描画对象“太阳”幼儿都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圆来概括出其基本形态,加之幼儿稚嫩的笔触正好可以恰到好处的描绘出太阳宝宝生动可爱的形象及诙谐有趣的表情特征。这类选材幼儿易于把握增加了幼儿对自己绘画表现力的信心。

  2、选择孩子最熟悉的事物或身边刚发生过的事物。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越是幼儿熟悉的事物越能令幼儿自如的表达;越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越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事物都能引发他们强烈的绘画兴趣。在幼儿刚刚参加完幼儿园的自助餐活动后,组织幼儿绘画《快乐的自助餐》,幼儿边画边仿佛又回到了热闹的餐桌前,满桌的佳肴、同伴大吃的形象跃然纸上。使积聚在幼儿心中的情感得以自然的宣泄和表达。

  3、选择孩子们最喜爱的故事、游戏和动物。

  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的游戏;可爱的小动物…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这类题材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了最佳的表现空间,最能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4、选择幼儿生活化的题材。

  题材的选择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常常将绘画、游戏和现实生活相混淆。可以帮 他们选择一些《给妈妈画长发》、《帮太阳公公串糖葫芦》、《我喂鸡宝宝》等蕴含丰富情感的题材;中班幼 儿进入象征期阶段喜欢描画具体事物。可以尝试选择《我是鱼王》、《一辆花汽车》等表现具体内容的题材;大班幼儿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思考和想象。可以多选择一些《瓦罐联想》、《未来世界》、《足球比赛》等能够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题材。

  幼儿园有关玩色的教育故事随笔【第四篇】:玩色的启示

  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除对以上问题及时改进外,还要尝试引导幼儿注意对碰出的新颜色的深浅进行探索,规范记录,也可鼓励幼儿运用水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探索。

  美术活动“颜色对对碰”开始了,孩子们在看看、猜猜中开始了对色彩的探索——手拉手、碰一碰,碰出一个新朋友。在用针管抽颜料时,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协调能力差,很难控制抽和推的动作。这时,童老师在一边出了个主意:“还是试试用小调羹吧。”同时,她很快从园长室取来一些调咖啡的细长塑料小调羹。“谢谢童园长。”昊昊有礼貌的代我道谢,活动继续进行。孩子们很有兴趣地玩色、调色,我则在教室内巡回指导。走到小凡身边,只见桌上撒了好多颜料,他一边用小调羹舀颜料一边抱怨:“这么小的调羹,太难舀了。”我引导他把小杯子靠近需要的颜料再用小调羹舀颜料,他的双眼弯成一轮新月:“现在好多了,颜料不漏了。”在用蜡笔记录的过程中,菲菲准确地记录下每一次颜色对对碰的过程,孩子们纷纷仿效。活动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结束了,但活动过程给我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孩子们喜爱,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活动过程表明对于颜色的变化是所有孩子都十分喜欢的一项活动,它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色彩的美妙变化令幼儿惊叹不已,幼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会继续成为探索的动力。

  2.材料投放要充足。活动过程中,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忙,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3.材料的运用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事先设计时我也想到要用眼药水瓶,但现在眼药水瓶很难找,就用针管代替。我想当然的觉得用针管抽颜料水是很容易的,忽略了中班孩子的协调能力。……

  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除对以上问题及时改进外,还要尝试引导幼儿注意对碰出的新颜色的深浅进行探索,规范记录,也可鼓励幼儿运用水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探索。

  幼儿园有关玩色的教育故事随笔【第五篇】:小班美工区的“玩色”

  小班幼儿的发展处于对色彩比较敏感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令他们对身边无处不在的颜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生活中并不常见的颜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有想要不断尝试的愿望。在小班美工区域,玩色活动就是以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为前提,鼓励孩子们勇于接触并尝试实践活动,通过对手、眼、脑的协调运动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提高孩子们对色彩的感知,为幼儿心灵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一、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活动

  玩色活动旨在通过对幼儿亲自动手绘画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以幼儿兴趣为主题选择适当内容并进行活动设计。所选内容大致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环境紧密联系、易于理解,更具有操作性,方便幼儿开展艺术创作,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完美地呈现在画作当中。所选内容的极大趣味性将推动玩色活动的进展,例如在安排拓印活动时,带领幼儿完成“蔬菜印画”的任务,我们会将各式各样的蔬菜放置在美工区,如此设置不仅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帮助老师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你们知道吗,蔬菜不仅能当菜吃,还可以用画画,有没有勇敢的孩子试试?”从而充分调动孩子的画画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二、为玩色活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一般在玩色活动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就非颜料莫属了,这是幼儿参加此项活动的兴趣所在。所采用工具和材料的多样化是激发他们想象力的必要条件,可助其在想象的世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充分对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材料以及进行挖掘,以此作为他们绘画的题材和工具,动员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时刻关注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成长,例如在家里搜集一些报废的汽车、零件,瓜果蔬菜的根、茎、叶等较为熟悉的材料作为孩子创造的泉,这些素材不仅具有现实性,在美术创作上说也具有一定的新奇性。

  三、小班玩色活动中的支持策略

  (一)设计合适的玩色游戏

  在内容上拥有了趣味性之后,有必要为幼儿的画作提供情境性偏强的辅助内容,例如在已有部分内容的画纸上进行创作,这样能快速增强幼儿的信心,体验到成功带的无限乐趣。例如,在新年树的装扮过程中,提前将各式花样的新年树用绿色的卡片裁剪出,再教孩子们以棉签蘸上各种颜色的方式装饰在新年树上,然后再为新年树配备五颜六色的亮片。这样不仅操作简单,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色彩的美妙之处,体验自己动手完成作品带的成就感,对美术更是热爱有加,对幼儿美术方面的发展相当有利。

  (二)提供丰富有趣的低结构材料

  众所周知,玩色活动是一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它要求幼儿的眼、手和大脑的协调运动要求较高。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说,提供的活动材料应该以简单为主,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的充足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选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作为美工区域的活动材料。例如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类似瓶盖、瓶底以及弹珠之类的废弃物品,或者平日用完留下的菜根,尽量选择对比鲜明的颜色作为孩子们的水粉颜料,任由孩子在想象中自由发挥,将瓶盖刷上颜色作为画五彩气泡的工具,用菜根在纸上引出一片片花朵,用弹珠作为构造彩虹的利器,用瓶底和瓶盖制作出最简单漂亮的苹果。

  (三)对幼儿作品的指导

  玩色活动的分享状况既可以由集体完成,也可以是个人,既能在活动当场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也能发生在活动之后的完善补充。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手指动作发展尚有欠缺,从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控制颜料的用量,有的孩子胆子较小不敢轻易尝试,有的却是毫无顾忌,比如在进行新年树的创作时,会很难控制用棉签作画的量,将大块颜料全部用在纸上,在这时孩子往往会由于不知所措甚至担心受到惩罚而不敢知会老师,导致颜料浪费。向师性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情况下,我会亲手给孩子们进行示范该怎么印,用多少量,对孩子进行及时积极的引导,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不易,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在美术上的自信心,引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

  四、反思与调整

  (一)以游戏化法介入引导

  一般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的因素,在美工区域经常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玩色活动,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引导。小班幼儿会在教师专门建立的氛围中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到活动当中,他们的情绪会很快被游戏的乐趣带动起,从而引起他们无限的想象活动,帮助幼儿勇敢的加入到活动当中,给幼儿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心灵共舞。比如,在进行到“小球滚画”关环节的时候,按照惯例教师会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必备的小球和小鞋盒盖,这时学生通常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就需要教师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舞蹈将比较复杂的话题导入课程当中,孩子们会瞬间被舞蹈吸引,积极加入。

  (二)创设更为有趣的游戏情境

  通过整个学期的玩色活动,我也逐渐地扩展了玩色的空间范围,从一开始简单的桌面玩色发展到后的墙面玩色。如此一,幼儿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发展空间的增大而变得更加开放,兴趣点也就逐渐增加,学习以及绘画的热情相应的有所提高,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更使得幼儿的肌肉动作得到不错的发展。前面的游戏法虽然较好但详细琢磨发现,仍然有诸多欠缺之处,比如趣味性不强,因此,我就在教到车轮滚滚时,选择将马路其设置在墙面上,然后使马路与地面之间实现完美的对接,经过适当程度的扩展,再添加型号大点的车,给孩子们立体的感觉,令他们就像身临其境一般站在真实的马路上。又比如在教到“喂小兔子”时,可以专门为兔子设立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窝棚,然后采用比较有意思的故事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孩子用简单实际的纸箱做成兔子,引导幼儿将颜料用在纸箱之上,相对于手把手的教他们画兔子更加有趣,往往事半功倍。

  (三)结合名画,进行欣赏

  在后面学期,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名人作品展给幼儿,时常让他们对作品记进行欣赏,引导他们学会对结构以及色彩方面的欣赏,有的作品色彩搭配以及结构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他的作品风格就很适合教学,无论是从线条的力度还是色彩的搭配都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进而进行适当的模仿。让幼儿从小养成欣赏良作的习惯,接受名人作品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幼儿随时在不知不觉中对色彩有一个良好的感知度,这为幼儿之后在美术上的发展大有裨益。

    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