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随笔最新5篇

|金凤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启蒙期,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一生。为了培养幼儿的日常行为,并响应镇的"创文"活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文明礼貌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礼仪教育随笔,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最新5篇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1

今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呈贡二幼邀请大班的孩子家长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家长培训,我有幸参加并聆听了中央教科所礼仪教育专家余航老师为家长们做的以《如何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为题的讲座,听后很有感触。

余老师的讲座以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为主线,强调了以“习惯培养”为主的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与“尊重”,才能真正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我也是搞教育工作的,自己很清楚当前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力度高于习惯培养,甚至忽视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德育”的缺失与无力,我也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感到万分担忧,过度的智力开发真的能营造和谐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一直秉持着“成人比成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习惯培养高于一切”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于余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

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极强,可以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开始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要让幼儿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早期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庭是孩子的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能临时突击,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引导。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如此种种,持之以恒,像余老师说的:从知道到做到,从做到到做好,从做好到持久做好,相信一定能让礼仪教育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2

在幼儿园中,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例如,早晨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们两位老师带着一位幼儿站在班级门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小朋友,早上好”的问候,一个个彬彬有礼的:“您好,再见”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仪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现在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小朋友相互间的“小摩擦”,还是相互间的友情帮助,幼儿都能运用自如地交往,班集体中传播着文明礼仪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随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3

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家庭的熏陶和老师的引导在它的形成过程中都很重要。

我家的两个孩子今年近四岁了,在二幼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也已经快一年了,成长得非常好,这与二幼的老师们辛勤的教育和耐心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二幼的礼仪教育方面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非常重要,我感觉一年来,孩子的变化很大,各方面都有进步!

首先是生活方面。例如,注意个人卫生,学会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会正确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送他们入园时能主动跟老师和同学打招呼,主动晨检。见到长辈也会主动问好。

其次是学习活动方面。逐渐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简单的读书认字活动。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会向父母及长辈请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孩子学礼仪、懂礼貌,是责无旁贷的。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我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他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用爱心塑造他言行举止的每个细小方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使孩子慢慢地领会自己的社会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幼儿的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使小朋友从小养成好的礼仪习惯,就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从小朋友的一言一行抓起,贵在坚持。

以上是我们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和认识,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一样,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懂礼仪、讲礼仪、受大家欢迎的好孩子,所以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支持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共同为小朋友们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4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懂礼貌,应从父母自身做起。因为孩子的礼貌语言、礼貌行为都是来自对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如果家长平常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良好的礼仪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就能够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所以,父母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榜样。比如,见到熟人应主动用“您好”等文明语言来问候和打招呼;和长辈讲话要用尊称和敬重的口吻,即使在背后也不能当孩子面对长辈指名道姓;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和长辈入席,并注意饭桌礼仪,同时告诉孩子不能私自开始吃饭,要正确使用餐具,不能高声喧哗、乱夹和乱丢食物等。

二、教孩子待客之道

生活中,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一般都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这样做也许能够获得一时的安静,但是却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家里一来客人,他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

父母要试着让孩子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礼貌待客。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点心、水果等热情地请客人吃,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小客人来,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动餐具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三、不要强迫孩子打招呼

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能够掌握在父母的手里,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的思维空间。现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总会强迫孩子讲礼貌,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人打招呼,家长非得把孩子拉出来跟客人问好,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很害羞;孩子认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与自己没关系;或者他正在做作业,一时忘记了打招呼……这时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等到孩子平静了以后,再告诉他:“这是应有的礼貌,你去别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够热情欢迎你呀。”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或许能够帮助他理解。

四、教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上对个别孩子缺少文明礼貌行为的责怪声,在一些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弃物,买东西交款不排队,上公共汽车乱挤等不良行为,真是屡见不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父母有责任教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社会公共礼仪。父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时,可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礼貌交往,比如,不要大声喧哗;买东西要排队,不插队,不乱挤;乘车时遇到老弱病残人士以及孕妇和抱小孩的人,要学会主动让座;无意中做了冒犯别人的动作,要及时主动道歉。

五、学会尊重孩子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有自尊的孩子会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说话时往往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同时,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间的尊重,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

六、用表扬激发孩子有礼貌的主动性

要让孩子能够学会礼貌待人,其实平时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表扬和夸奖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有礼貌的孩子大人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会有很多朋友。所以带孩子外出参加聚会等活动时要适时地给予孩子这方面的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其实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也间接地培养了孩子自信、开朗和活泼的性格。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5

现在的孩子都是都生子女,家长都是随着孩子的要求改变自己,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一切,恨不得把一切最美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宝贝。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如:不爱洗手、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乱扔纸屑等等。我再三强调,总是不见好转,行为习惯总体状况令人担忧。

班上新来了位小朋友叫宝宝,因爸爸妈妈工作忙。对宝宝的教育也是很忽视。到了中午要吃饭的时间了,我安排好孩子准备洗手,可是不管我怎么招呼宝宝洗手,孩子依然无动于衷。我走到宝宝身边拉了拉他,希望他能跟我去洗手,可是孩子一下甩开了我的手说:“我就不去洗手,我在家也不洗手!宝宝刚说完话,我班一些孩子就笑了,有的孩子还对我说:“老师,他不讲卫生,我不喜欢他!”我摇了摇头说:“不能这么对待新来的小朋友,他只是还不太适应我们幼儿园的生活,我们需要给他一段时间,让他慢慢接受我们这里的习惯!”我拉了拉宝宝的手说:“宝宝,你看你自己的小手,如果不给他洗洗澡,他会不喜欢和你做朋友的!”我很认真的说了一番话,可是宝宝还是无动于衷,怎么办?一个问题出现在我脑海里“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洗手,难道真像孩子说的,他在家也不洗手”,没办法我只好拿了一块湿毛巾给宝宝擦了擦手,让孩子们先吃完饭再说。

洗手间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老师看不到,小朋友人又多,正好是一个自由玩耍的空间。所以在我们的班上,老师给孩子们在洗手间的墙面上,做了一系列的标记洗手的方法,以及洗手的正确方法等,都是以孩子们喜欢、生动有趣、 的方式布置的。大多数孩子们都能主动积极地洗手,按照要求完成洗手。在孩子洗手的问题上要和家长答成共识,经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现象一:早上入园时,个别家长来到我面前说:“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洗洗手。”

现象二:下午离园时,某些家长接到孩子,就会拉着孩子先去洗洗手。

出现以上现象,无疑就是家长觉得孩子在园不会在老师的教育下正确的洗手。其实,我们平时经常提醒孩子们勤洗手,并且在每次洗手时要求孩子正确的洗手。但这个提醒的作用有多大呢?我悄悄地观察了几天孩子们洗手的情况:如果老师不盯着,孩子们就很快洗完手。勤洗手可以杀死我们手上的细菌等等。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共同配合。

要让家长重视洗手的重要性以及洗手的正确方法,做到家园配合、达成一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让我们用感恩之心唤起沉睡的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吧!去唤醒这个“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叩开家长和我们一起播种,一起收获,让感谢成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


幼儿礼仪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礼仪小班教育随笔范文

幼儿园中班礼仪9月教育随笔

有关幼儿园小班礼仪的教育随笔3篇

文明礼仪教育随笔笔记5篇

礼仪教育随笔

礼仪的优秀话题教育随笔5篇

礼仪教育优秀随笔作文5篇

文明礼仪教育随笔笔记5篇

文明礼仪教育随笔范文5篇

    94350